隨著科技的進展與人們對於畫質的要求,俗稱4KUltra HD超高解析度規格,也逐漸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不僅是電視而已,電腦用戶也正殷切著世代交替的到來,不過針對4K螢幕,有些事情一定要報給你知!

到底什麼是4K?

從這兩年開始,幾家電視大廠如Sony、三星、松下等,紛紛推出具備4K畫質等級的電視新品,作為旗下產品線的旗艦機種,並藉此展現技術力,而所謂的4K,常見的解析度規格有4096x2160或3840x2160兩種,像素總數約為830萬,相較於現行主流的Full HD 1080p(1920x1080)的210萬像素,足足有4倍之多,2012年,CEA(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美國消費電子協會)正式將此種解析度規格定名為Ultra HD(Ultra High-Definition),只要顯示規格符合至少800 萬有效畫素和3840 x 2160解析度,就可稱為Ultra HD,但是這樣不甚謹嚴的定義,卻產生日後市面上有所謂偽4K的爭議出現,於是兩年之後,在今年6月,CEA又再度更新了Ultra HD的規範內容,不管是電視、螢幕或投影機、播放器,都必須具備可將1080P的影音內容,升頻至4K等級畫質的功能,另外在硬體方面,也需要配置一個或多個可在4K解析度下輸出24 / 30 / 60fps畫面的HDMI連接埠,並至少有一個連接埠要支援HDCP 2.2 DRM解碼規格。

你以為4K還很遙遠嗎?8K的像素數目是1080p的16倍,日本也已有概念機種推出了。

真的會有「假」4K嗎?

或許你聽過有偽4K之說,不過既然Ultra HD的規範已經成為白紙黑字,要如何造假呢?其實可以從輸出及輸入兩個層面來看,在輸入的部份,螢幕及電視必須要有能夠接收4K訊源的能力,目前最為可行的方案是採用DisplayPort 1.2版本的接口,也只有它能夠實現4K在60Hz更新率下的高流量影音訊號的傳輸,相較於剛推出不久的HDMI 2.0版本而言,HDMI 1.4a僅能應付4K@30Hz的傳輸,故任何電視、螢幕若搭載此規格以下的影音接口,即使具備4K面板,也無法完整顯示4K影像。

另外,從輸出的層面來看,電腦螢幕不像電視動輒60、80吋這麼大,要在麼小的液晶面板空間塞入更多的RGB像素點,透光率也會降低,因此有韓系廠商開發出了擁有RGBW四種像素點的面板,藉著插入白色像素點,改變RGB的排列方式,而讓像素點可以拆分為二,但這就並非是原生的4K,因此畫質會下降,而白色像素點可增加透光率,減少背光的功耗,進而降低成本,但這種方式,一般人也很難去檢驗,只能仰賴廠商的信譽。

▲HDMI 2.0版本於去年9月正式公布,擁有18Gbps的傳輸頻寬,支援 60fps 的4K影片與32聲道。

4K螢幕更新率的問題

前面約略提到了更新率的限制,接著我們來看這會產生什麼問題,在HDMI 1.4a版的規格下,4K訊源最高只能容許以30Hz的螢幕更新率來輸出,這樣的規格在是電視上,如果僅用來觀賞影片,或許勉強還可以接受,但是用在螢幕上,30Hz的畫面頓感,不但容易傷眼外,甚至連遊戲都沒辦法玩,現在許多電腦遊戲都已支援4K以上的解析度,辛辛苦苦買了4K螢幕,想玩個遊戲,卻因30Hz的限制而得不到應有的畫面表現,甚至延遲、破圖,豈不是太悲哀了。

那有解嗎?首先,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選用具備DisplayPort 1.2接口的顯示卡及4K螢幕,如此便可透過DisplayPort的MST(Multi-Stream Transport)模式,實現4K@60Hz的輸出;而另外一種方式,則是透過雙HDMI 1.4a輸出的方式來達成4K@60Hz,這種方式比較常見,同樣需透過支援HDMI Dual功能的螢幕與顯示卡,以及兩條HDMI傳輸線來達成,解釋了這麼多,千萬別為了趕流行,就傻傻地被4K兩個字所迷惑了

▲Dell P2815Q剛推出時號稱是最便宜的4K螢幕,不過後來被發現即使透過DisplayPort,4K也只能支援至30Hz而已。

4K螢幕的面板種類

猶記得去年Computex展上,華碩的31.5吋4K螢幕PQ321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高達10萬元的上市售價,更是讓人只敢遠觀而不敢褻玩焉,此外還有ViewSonic VP3280與Dell UP3214Q等等,無一不是10萬以上等級的價格起跳,不過今年開始,市面上開始多了許多2萬元以下的4K螢幕,這並非是什麼廠商良心發現,所以含淚大拍賣,也不是前面提到的偽4K,而是跟螢幕的面板種類有關,目前生產4K面板的上游廠大概有Sharp的IGZO、群創的TN、友達的MVA,以及LG的IPS這幾家,其中IGZO面板具備極高的穩定性,顯示效果也最佳,適合高精細的顯示設備,但相較於最廉價的TN面板,IGZO面板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拿來做4K螢幕沒有幾個End user撐得住,因此這些所謂平價4K螢幕,幾乎無一例外採用TN面板,價格是降下來了,不過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在普通HD等級的螢幕中,TN面板早已因為色偏與可視角問題,幾乎處於半淘汰的狀態了,如今竟然可以借屍還魂,於是我們便得到了一組相對便宜、4K超高解析度、然後顏色並不是那麼精確的螢幕。

▲IGZO材料的電子移動速度優於非晶矽材料,使液晶面板上的TFT可進一步微型化,提供更高的解析度,目前僅Sharp有能力量產。

4K螢幕的實際應用體驗

4K的解析度畫面固然讓畫面更加細緻,但對電腦使用者來說,在傳統的桌面環境下,只會讓你看不清楚圖示與文字,因為實在是太小了,雖然Windows 7可支援將文字與桌面項目調整至150%大小,但是其實對4K螢幕來說還是不太夠,甚至在Windows 8.1當中,也只新增了一個200%大小的選項而已,更別提在放大之後,有許多第三方應用程式的相容性會出現問題,例如影片播放程式無法顯示整個畫面、網頁無法正確瀏覽等,電腦系統與應用軟體沒有針對4K解析度最佳化,是目前的隱憂。

此外由於平價4K螢幕多採用TN面板之故,所以免不了會有色彩不準確的問題,雖然普通消費者來說,並不會到難以接受的地步,但對於專業影像工作者而言,即使4K的高解析度,能允許在單一桌面內容納更多工作視窗,但是一點點的色偏,可能就會對於最後成品的輸出產生很大影響,這樣的話,其實平價4K比較適合文書類的作業嗎?那也不一定,Office同樣存在著顯示問題,雖然文件可以自行放大到適合的大小,但介面與選單卻依然很渺小。

▲要解決4K螢幕畫面文字與圖示過小的問題,可透過Windows內建的放大功能與文字DPI設定達成。

自身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TN面板倒不是一無可取,價格當然是它的最大優勢,讓一般消費者能夠槍先以較為合理的價格,來體驗下一代高解析顯示規格,而在用途方面,雖然台灣在4K影片訊源方面的確還不夠充足,不過隨著新一代H.265影像編碼技術的確立,可在畫質不變的前提下,擁有更高的壓縮率,從而降低原始4K影片的怪獸級容量,未來應用的裝置例如攝影機、播放器等將會越來越多,4K便會成為一種趨勢。

TN面板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的反應時間快,所以市售許多電競螢幕仍會採用TN面板,如今4K螢幕也回過頭採用TN面板,更是造福不少玩家,不過想要最頂級的遊戲體驗,電腦配備也要一併升級,目前中高階顯示卡大多都已支援4K解析度,無論是A家或M家都有,最便宜的約在4千元左右,並不難入手,此外,部分4K螢幕還支援分割畫面,同時間可以顯示來自不同訊源的畫面,適合多工的需求。

▲用來玩遊戲應該可以說是現階段平價4K螢幕最實際,也最成熟的應用了。

ASUS PB287Q:規格實在,功能實用

其實華碩早在去年Computex便已經發表過高階4K螢幕:採用Sharp新一代IGZO面板的PQ321Q,不過其定價也超過10萬台幣,價格不斐實在令人難以親近,而今年初所推出的另一款4K螢幕PB287Q,螢幕較PQ321Q小,為28吋,解析度為3840x2160,不過在使用DisplayPort的情況下,螢幕更新率可達到60Hz,使用單HDMI時,4K解析度最高則是30Hz,不過它的售價已經壓到2萬以下,因此我們可預期它採用的是TN而非IGZO面板。

PB287Q其他主要規格包括1ms的反應時間與100,000,000:1的高對比,能夠顯示多達10億7千萬色,具備兩組HDMI 1.4接口,並支援MHL功能,且因為是4K解析度的關係,可以擁有比同樣螢幕大小的Full HD螢幕,多出300%的螢幕空間,所以可以在桌面擺放更多工作視窗,除此之外,PB287Q還支援子母畫面與切割畫面功能,兩時可以檢視兩組不同訊源的影像,此外也內建華碩獨家的QuickFit虛擬尺標功能,可提供文件、照片的實際尺寸預覽,對美工排版編輯檔案十分方便,而不閃屏與藍光過濾等功能,更提供了舒適的觀看體驗。

▲按鍵多,且位於螢幕內側,不過花點時間習慣後便能快速上手。

▲經特殊設計的螢幕支架,可做垂直翻轉及上下高度與角度的調整。

▲僅提供HDMI與DisplayPort兩種接口,其中一組HDMI可支援MHL。

產品規格:

  • 面板尺寸:28吋
  • 真實解析度:3840x2160
  • 亮度:300 cd/㎡
  • 反應時間:1ms
  • 動態對比:100,000,000:1  
  • 廠商資訊:華碩電腦(0800-093-456)
  • 建議售價:19,900元

 

Philips Brilliance 288P6LJEB:美型外在,多元介面

除了螢幕尺寸同樣是28吋外,這款288P6也是飛利浦的第一款4K螢幕,正式宣示了飛利浦在電腦顯示器產品方面,也終於進入4K的領域,採用TN面板技術,所以售價也得以壓到2萬元以下,除了具備4K解析度的高畫質以外,飛利浦亦貫注多項獨家技術於288P6其中,像是SmartResponse功能,可配合特定應用程式需求,例如遊戲或看電影,自動調整反應時間,另外SmartContrast技術可進一步提高螢幕對比,並且偵測即時的畫面來調整對比度,並且可針對螢幕的不同區域來進行最佳化對比處理。

288P6在影像介面也獨樹一格,雖為4K等級螢幕,卻仍然備齊了HDMI、DisplayPort、DVI及D-Sub端子,不過能完整支援3840x2160@60Hz的,僅有DisplayPort而已,HDMI及Dual Link DVI雖可支援4K顯示,但是更新率也會大幅下降,此外288P6還具備USB Hub功能,方便使用者連接USB裝置,而MultiView功能則允許使用者同時顯示兩組影像訊源,並具有主動式雙重連接與檢視功能以實現多工用途,特殊設計的人體工學底座,兼具有收整纜線的功用。

▲介面雖然齊全,但考慮到現在訊源多以HDMI為主,增加一組會更實用。

▲USB 2.0與USB 3.0各有兩組,其中黃色接口還提供了更高速的充電效率。

▲OSD操作採觸控方式,並有自訂功能鍵與影像模式快速切換鍵。

Reference: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9465-4k-screen-to-accelerate-towards-the-populist-era-unlock-the-hidden-in-the-4k-of-the-spec-myth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