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需要廣闊風場,但是台灣能夠架設風力機組的土地趨近飽和,發展將風力機組建置在外海的「離岸風力發電」,似乎帶來一線發展契機。

  發展風力發電需要具備土地面積廣大的風場。目前看來,西部沿海的防風林較為適切,不過就算尋覓到適合的土地,管轄防風林土地的林務局,在防風林種植不易情形下,多半不同意建立風力發電機組。風力發電面臨無地可用,只能朝離岸模式發展。

 

陸上土地難覓 風力發電離岸發展

  目前看來,海上的確是個未開發的大型建造點,且海風也較陸風穩定,風量的來源不易巨幅變動。但在樂觀的前景中,仍有許多尚須克服的問題。

  台電新能源處組長賴一桂認為,首要面對就是海上選址的困難,「到底在那海域建立要向哪個單位申請?」他指出,海上作業牽涉的層面非常廣,包括漁民的捕魚權,政府的軍事部分、還有海巡雷達等各式問題需要解決,沒有明確管理單位與法令,民間企業難以規畫建立。

 

離岸發電困境多 研發之路需自強

  此外,台灣身處多颱風地震的環太平洋區域,機組必須以抗震防颱風為訴求。加上機組立基於海上,更易受海風的侵蝕,造成機組鹽化。若需維修,必須動員大量人力和成本出船,遇上7、8月颱風旺季,一旦機組壞掉也無法立即修復,有可能會使風機閒置,無法達到百分百的發電效益。

  其實,最關鍵的是技術問題。台灣現在對風力發電部分的技術人才稀少,多半採取外包方式聘請國外專業人員,成本必然會上升。台灣風能協會祕書長王裕光指出,在建造離岸風機的時,海上風力強勁,移動困難倍增,影響施工效率。

  王裕光認為,若欲降低風機維修頻率,風機的可用性在建造時就要提高水準,以台灣現階段的技術,離要獨力建造還有一段很大段的距離,如果都仰賴國外,造成成本上升,台灣大小企業看到龐大的資金需求,卻暫時盼不到未來發展性時,肯定不會輕易出手投資,離岸發電便無法繼續發展。

風能發展欲持續 政府民間需雙向努力

  一項產業要發展蓬勃,絕對不能只仰賴國外,但在風力發電產業發展上,台灣缺乏人才培育。王裕光表示,台灣大部分對風電都還停留在研究,台灣的技術取得來自外商,儘管台灣中油與中船分別在製船或海底探勘方面已有可觀基礎,但在無法結合建造技術的狀況下,還無法看出具體成果。

  可用地越來越少,陸域發電趨於飽和,台灣的風力發電若不加緊腳步找到新方向繼續向前邁進,將難突破現行窠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風力發電 離岸風力發電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