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時間5/17) 看到一則TechCrunch文章,是說知名的VC Sequoia Capital (其投資過的網路公司包括Google,Yahoo,Paypal與YouTube等)投資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Onavo,金額為300萬元美金。

先不論金額多寡(300萬美金當然不少,但相較於Sequoia Capital其他的投資案,不算大投資),可以讓大名鼎鼎的VC投資,Onavo應該是something,且TechCrunch非常推薦Onavo的服務,稱之為”Must-have App for Every iPhone Data User”,這是一個data compression的App,將iPhone使用者upload與download的data量於傳到carriers或是手機之前,先透過Onavo的cloud servers壓縮處理後再傳輸,因此降低使用者的data使用量。

因為行動carriers大多逐漸取消吃到飽的mobile data plans,取而代之的是有上限超過之後另計費的plan,AT&T於2010年六月取消吃到飽的mobile data plans(還好筆者是在此之前申辦吃到飽的用戶,不受影響,但也因此只能死守AT&T了),在美國引起消費者的不滿,例如現在AT&T的iPad 3G 每250MB收取美金15元,而Verizon則是每1GB 收取美金20元。所以,每一個位元都是錢啊!難怪TechCrunch這麼推薦Onavo,因為減少data傳輸量,也因此減少data費用,幫忙消費者看緊荷包(筆者此時有個疑問,這樣的服務,不是應該由carriers主動提供以協助使用者最有效使用頻寬,而不是一味地設限制或者恐嚇要block什麼應用之類?)!筆者看了馬上下載(目前是免費)測試,以下是筆者iPhone測試幾小時的結果。

以色列強力promote軟體產業

但看了TechCrunch的報導與測試後,除了產品本身,另引起筆者高度興趣的是,Onavo是一家以色列的公司,且是美國加州以色列商會(California Israel Chamber of Commerce,CICC)於今年五月在矽谷舉辦一場”Israel Mobile Tour”中參展的15家startups中的一家。CICC邀請來的出席者不是重量級investors就是產業的leaders,非常盛大且有效率(或許Sequoia Capital就在其中且促成了投資Onavo?)。另外今年三月Facebook也併購了一家以色列公司:Snaptu(Sequoia Capital又是投資者之一)。

創業與國際化的DNA

以色列向來以軟體工業著稱,差不多十年前流行的ICQ(透露了筆者的年紀了),就是以色列的公司開發的。以色列平均10,000人口中,有135位engineers(美國的數字是85位,台灣呢?筆者查不到相關數字,但相信密度也不低),目前全國有超過3,000家的startups,數量相當多。這樣的群聚,加上如CICC的執行總監受訪時說的:”entrepreneurship is simply in the DNA of the Israeli people”以及”From day one, Israeli developers must think global.  They have absolutely no market at home (too small)”,普遍的創業精神與全面的國際化,讓以色列於全球的軟體/internet產業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其實更有機會

以色列當地市場太小,某種程度是強迫developers國際化,這與芬蘭類似。而台灣呢?台灣的當地市場,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好像有點尷尬,但其實是一個很reasonably sizable的市場,加上台灣的消費者對於新科技的接受與使用程度很高,所以比以色列與芬蘭有更佳的home market至少可以作為產品與服務的test bed(Skype與Facebook迅速於台灣成長就是很好例子)。

但要更大的市場,勢必就要走出台灣,國際化是必要與必然的趨勢。國際化的市場於西方基本上是以美國為主,CICC的執行總監很直接地指出,“The country (Israel) is too small. So when they get started building a business, they are already thinking about how this product is going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所以產品要國際化的其中一個thinking(捷徑),就是看美國市場需要什麼應用。舉例台灣目前行動上網都是吃到飽,如果沒有思考美國市場的不同找出消費者的需求,像Onavo這樣的產品可能不會在台灣出現,也就少一個可以吸引美國市場的機會。除了以美國市場為主的西方國際化市場外,台灣其實還有另一個很大的華人/文國際市場,這樣難得的優勢,台灣的創業者與開發者是會有更好發展的空間才是。

But How?

台灣的電子產業今天執全球重要的地位,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回顧電子產業發展的歷史,你可以看出當時政府主事者的遠見與執行的毅力與效率,以及民間資源的投入與配合。台灣軟體/Apps產業若要達一樣的地位,也不會是一蹴可幾,一樣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政府如何塑造與活絡這個產業,不是本文的重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最近FOX這篇引起很大迴響的文章,有切題與中肯的建議。

民間的部份最近例如appWorks的出現,確實為台灣的軟體產業挹注有效與必要的資源(資本與Know-how)。因筆者旅居美國,總是也希望可以看到台灣的創業也可以吸引美國創投與市場的關注。一旦台灣開發出好的產品,如何行銷到美國呢?看了以色列美國加州商會於矽谷舉辦Israel Mobile Tour的活動,筆者於此由媒體,團體與產業中提出三個well-built且有效的resources,可以協助行銷台灣的軟體產業。

  • 媒體 :如果有一個具全球audience base且有影響力的媒體,可以長期關注與報導台灣的軟體產業的發展,於認知與印象上的推廣是有很大的幫助。台灣的電子時報,DigiTimes是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DigiTimes以台灣龐大豐富且居世界重要地位的電子產業作為報導的基礎,是提供全球科技媒體台灣電子產業訊息的領導媒體與資料庫。例如這次Amazon可能會出tablet就是由DigiTimes首先報導,馬上就被美國主要的科技媒體引用,這是DigiTimes專業與品牌的優勢。如果DigiTimes可以多關注台灣的軟體產業,當然台灣的軟體產業要有一定的activities,讓DigiTimes可以長期持續地報導與介紹台灣軟體產業的發展現況,以其well-built全球的targeted audience,對promote台灣軟體產業會有直接的幫助。
  • 團體:類似CICC這樣的僑民商業組織,可以leverage其於當地建立的connections與資源,來promote該國的公司/產品於當地市場,某程度這比例如經濟部組團從台灣浩浩蕩蕩出發來得有效。因為當地的組織是持續於當地透過商業或者非營利的活動,建立網絡,基礎與conections較深也廣。更重要的是,比較了解當地不論是資本市場或是消費市場的喜好與趨勢,不會盲目地把一堆人帶來在另一堆不相干的人之前present。在美國,筆者認為玉山科技協會是一個可以勝任這個任務的組織。這是華人(台灣)在美國最大的科技協會,在矽谷已經成立逾20年,但與DigiTimes類似,主要的成員與活動還是偏向電子產業,不過近年來也開始關注其他的科技議題,例如最近的forum是討論cloud computing的相關議題。若玉山科技協會可以類似CICC舉辦Israel mobile tour這樣的event,將台灣的創業/軟體公司介紹到美國,會是台灣軟體產業與美國科技與創投界一個有效的bridge。
  • CE品牌廠:軟體若可以pre-installed隨機出貨,是接觸使用者並鼓勵其使用的最好行銷管道(即便軟體可以上網下載或是由CD片安裝),這也是當初筆者於台灣推廣Skype時,積極地與台灣的電腦廠商談pre-installed的原因。依此邏輯,筆者(讀者應該也是)馬上想到的是HTC。HTC今年全球出貨量挑戰6000萬支,明年上看1億支,試想若HTC定期挑選台灣開發的Apps pre-installed在HTC的手機或tablet上,等於就是隨機reach到全球千萬甚至上億個使用者,這是多直接與有效的軟體(Apps)行銷通路!先不論Apps被使用的數量,光是曝光率就是對軟體產業很好的投資。

除了上述三個公司/組織外,當然還有其他有效的資源,筆者只是於此起個頭。也希望有讀者是服務於上述這三個單位,若認同筆者,可以呼籲一下決策者(或者本身已經是決策者)一同來support與promote台灣的軟體產業。當然inside.com.tw也自我期許,藉由insiders積極地觀察與提倡創業與軟體開發,與讀者熱情的參與討論,為台灣的軟體產業挹注新的思想與機會!

Reference: http://www.inside.com.tw/2011/05/19/israel-how-about-taiwan%EF%BC%9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