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經營與開發:

    各個時代的進步、興盛、沒落情形台南縣鹽水鎮開發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人文資產、古廟老街,具有豐富的文化樣貌。

    商業鼎盛時期,月津港商船交錯,經濟繁榮,人民生活豐裕,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美名。

      鹽水景緻宜人,「月津八景」吸引文人雅士匯集、詠歌,又有蜂炮民俗活動,成為全台特色,後因河港機能消失、中樞轉運佔地位被新營取代、糖廠歇業等因素而逐漸沒落……。

(二)歷史淵源

鹽水鎮昔日瀕臨倒風港內海(潟湖),因有通船之利,早就有漢人及平埔族人居住。

1.清代鹽水的拓殖與建置

    天啟年間(西元1660年),大陸移民來此開墾更盛,為漢人在臺建立最古老的市街之一,當時由於形狀的關係,稱為「大龜肉庄」。

 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本鎮舊營里及後宅里一帶即由鄭成功的部將泉州人何積善及范文章開始墾殖,後採為庄名,即「舊營」,屬天興縣。地名仍沿用「大龜肉」。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4年),清軍克服台灣,設一府三縣(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鹽水屬於諸羅縣,並改「大龜肉庄」為「大奎璧庄」。此時和澎湖、福州、廈門、泉州間之貿易往來非常興盛。

清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又有大量先民移民來此,乃分「大奎璧庄」為「鹽水港堡」及「太子宮堡」兩區。

清朝中葉,將「大奎璧庄」改稱「鹽水港」,市街東南西急水溪分流圍繞,狀如新月,又稱「月津」或「月港」。

重要性:

鹽水在清領期間的建置大概以「通商」與「軍防」兩大功能為主。

通商:由於河海港的功能,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鹽水屬南台灣大港。

軍防:為主要水路戰地。

 2.日據時代的鹽水廳

      明治二十八年(西元1895年)日人領台,實施軍管,在鹽水設立「鹽水港辦務署」與「鹽水港渡辦務署」,設 「鹽水廳」,後改為鹽水街,由台南縣所轄。

3.光復之後的鹽水鎮

光復後改為「鹽水鎮」,設有二十五里。

 (三)古聖先賢:墾拓、名宦、企業等具特殊貢獻之鄉賢事蹟與對家鄉的影響

1.葉瑞西

先後應聘出任保良局長、台南廳參事、鹽

水港廳街庄長、鹽水港區區長等職,頗受日本首任駐台樺山總督的賞識,並於明治二十九年授佩紳章。明治四十五年卒,享年六十歲。

       2.黃朝琴

台灣光復後,首任外交部駐台灣特派員兼台北市長。民國三十五年台灣省參議會成立,歷經第一、二、三屆臨時省議會及第一、二屆省議會,先生均榮膺議長要職,共計達十七年之久。

自民國三十六年起更擔任台灣第一銀行董事長,於國計民生,諸多貢獻。

先生對文教事業頗具熱誠,由喜提攜後進,為國育才,曾斥資一千萬元創辦黃朝琴獎學金,嘉惠台南縣籍清寒子弟。

       3.黃金川

常從事文學創作,素有「三臺才女」之稱,誠為南台灣文學史上居一席之地之詩人。

其所著之【金川詩草】,共收錄一生作品三百五十九首詩。

      4.林清輝

民國三十八年正應政府之邀,出任鹽水鎮衛生所主任,後來擔任縣衛生局局長,戮力防治北門地區烏腳病,成效卓著

      5.沈水德

榮膺鹽水鎮首屆農會總幹事,並歷任鎮民代表及代表會主席十七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