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在網路上公開課表,打開教室大門,每個月有上百位老師觀課。這一切都從學生開始問:「老師為什麼你的課本和我們不同?」這個提問,翻轉了教與學的主體,讓張輝誠看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和老師可以有的更大舞台。

「原來國文課可以這樣教!」成功高中李仁展老師的觀課心得,也是許多人看完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的國文課後,心中最常見的驚喜與讚嘆。

自從張輝誠在臉書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課表及製作的國文補充講義,廣邀教師一同翻轉教室後,位於台北市長安東路的中山女中校園管理室十分忙碌,因為每日總有來自北中南東的各校教師,想了解張輝誠老師如何翻轉教室。即使是寒流頻襲的十二月,張輝誠的教室裡單單十二月才過半,已有超過六十位教師觀課,平均每天都有五名教師從台灣的四面八方前來一探究竟。張輝誠的授課班級因此貼心為前來觀課的貴賓準備若干椅子,方便坐於教室後方觀摩。

點開張輝誠的臉書個人頁面,每天幾乎都有新的觀課心課轉貼:台北市龍山國中陳佩瀅老師寫道:「輝誠老師手上沒有拿任何講義、課本、書籍他心中的地圖清晰而明確,胸有成竹、氣定神閒的領著學生航行,我一直很嚮往成為這樣的船長。」南部前來取經的彰化高商廖璻微老師寫道:「感覺真是太棒太熱血了這樣的教學相長,真的很迷人!」東部的老師也沒有缺席,身為張輝誠學弟的宜蘭高中教師吳勇宏回饋:「自己的教學有不同的想法,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張輝誠的教室裡,從課堂最初的十分鐘教室風景便很不一樣。

好久不見,學生自主學習的風景

顛覆一般高中國文科的教學,張老師兩個國文班二平、二勤的學生並非拿著筆默寫課文,而是各自沉浸在閱讀的時光。他們人手一本的讀物,是作家王溢嘉先生的《青春第二課》。學生不等老師進來教室,也不需老師在座位間巡視。閱讀,反而成為了他們最享受的時光。

北一女中陳美桂老師的觀課心得更是將教室內的閱讀風景栩栩如生地記錄下來:「無人驚擾,彷彿生人的介入,於她們已是慣常,鈴響之後的閱讀時光,大家先後滑入文字的鍊帶。」對於學生入定般的專注和同儕間的熱烈討論,張輝誠本人一派輕鬆地向其他觀課教師解釋自己的教學設計,並表示:「不用怕,學生他們沒空理會別人,他們看完自己就會互相討論了。」學生的習慣竟已完備養成!即使每日為數眾多的外來觀眾,也不足為擾。許多觀課老師都備受震撼,因為好久不曾再見學生自動自發的模樣。

教學震撼,傾聽、提問帶領超越文字的學習

真正的教學震撼還沒開始。

開始討論後,不同於以往的問與答,張老師的教室隨時都準備了兩支麥克風,一支給學生、一支給自己。

他不問學生這一篇的主角是誰、出生在什麼年代也不問優美詞句是哪一句,學生上台拿起麥克風分享的,是自己為文章下的標題。「這本書對於訓練高中生寫作太重要了,我初讀此書,如獲至寶。」張輝誠幾乎是逢人就大力推薦王溢嘉的這本著作,不僅在臉書上專文推薦,更向許多前來觀課的老師分享如何運用此書於教學之中。

學生對於上台沒有恐懼,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張輝誠總能透過適時的引導,在傾廳學生回答之後,再拋出更深一層的問題,讓學生玩味、思索,帶著學生超越文字、領會字裡行間的哲理。

傳道授業,不只教課文更教人生

除了讓學生下標題、練習縮寫文章精華藉以加強高中生的寫作能力,張輝誠表示,「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本書,協助學生的看見更遼闊的世界、帶著學生認識大人物們背後的艱辛與奮鬥。」因為《青春第二課》一書收錄了從古到今、各行各業的代表性人物的傳記,有文學巨擘如歌德、拜倫、托爾斯泰,也有科學、科技先知愛因斯坦、牛頓、賈伯斯等等。 

在《青春第二課》延伸的問答中,張老師最犀利也最現實的提問是:「如果你學測沒有考上台大,怎麼辦?」在學生的沉思中,張老師娓娓道來了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的例子。「曹永和他一開始只有專科畢業,但是他卻透過『自學』,鑽研了古荷蘭文。全台灣就他一個人看的懂。」張老師更藉由曹永和對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歷史考究的學術成就,帶出「一張文憑不如貢獻能力」的觀點,在學生心中種下「回饋社會」的種子,也讓學生體會自學的威力。

翻轉動念,自學效果太驚人

「自學」是張輝誠教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說起對自學的重視,是因為學生一次意外地發現「教師用書」與「學生課本」內容差很大!教師用書上頭的資訊應有盡有,學生課本卻一片空白。

「這是我設計的『學思達教學法』的起點」,在學生的要求之下,張輝誠改變原先的教法,讓學生在課前閱讀備課用書上的補充資料,因此省下學生上課抄筆記的時間。課堂的進行,他不再一人唱獨角戲,反而大方讓出講台,透過先前精心設計的問題、請學生上台分享以驗收成果。

像是高中課文的〈虯髯客傳〉,張輝誠除了影印字詞解釋、文法修辭、課文賞析等內容給學生,還增加了武俠小說名家金庸、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台大中文系教授方瑜等人的點評,再請學生讀過以後,上台分享喜歡何者觀點、比較三者之間的差異。如此一來,學生也能在上台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並加強口語表達的能力。

「後來我意外發現,自學的效果太驚人了!訓練學生大量閱讀是有可能的!」張輝誠又驚又喜的說。因為老師講解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速度。相較一般高中生只精讀六本國文課本,考試只考枝微末節,張輝誠認為,「唯有大量閱讀,學生的見識、知識和能力才能大大提升。」所以他上課不教注釋也不再講解形音義,而是通通直接提供講義資料給學生自學,「希望大家來現場,聽到我在省略了時間不講基礎認知的東西之後,我還講了甚麼有價值的給學生?這才是翻轉教學之後,真正珍貴的地方。」他更多的時間是與學生的對話,帶出更深層的思考和見解。

二十年後,與學生約定再聚首

在張輝誠的教學中,不僅閱讀如此、作文如此,人生更是如此。不少老師雖見張輝誠的翻轉教學而深受感動,但也會因教學進度上的壓力、又或者擔心學生能力不足應考而持保持態度,但張輝誠胸有成竹的說,「傳統課本在教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含量,但我教他們的是四分之三。」他認為國文教學要有「生命力」,要教學生「生命學問」,不能僅止步於考試準備。

張輝誠在訪問中提及與其他明星高中老師談天的經驗,不免發現許多學生如願考取大學之後,卻不再回高中探望教師,張輝誠說:「很根本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在學校只教學生知識。但學生念了大學發現裡頭的知識更博大精深,學生又怎麼會尊重高中的老師呢?」所以張老師希望交給學生不是得分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人生智慧」。

張輝誠對於學生的期待,還不只如此。他更與學生約定,「我們都來等等看,看誰是第一個以傑出校友身分回到母校中山女高演講,誰又是第二個、誰又是第三個……;然後再等個二十年,我們要來辦個同學會,看看那時候誰幫助的人最多,看看這二十年來我們對這個社會做了哪些值得大家驕傲的事情。」他期許他們未來對於社會有所貢獻。

大方分享,知遇之恩感動更多教育人

「我不光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也要和學生一起奮鬥一輩子的。」張輝誠期許學生未來有所貢獻的同時,也以身作則,除了在臉書上大方分享自製的翻轉講義、更熱情地與大家分享「大考作文便利教學法」。他因受前台北市教育局局長丁亞雯的提拔與賞識,將這份知遇之情化為實際的教育熱忱。

在採訪期間,最常聽張輝誠掛在嘴邊的信念莫過於當時丁亞雯給予他的勉勵:「只要對學生有利,就是對台灣有利!」當初丁亞雯對張輝誠的一席話,不僅給予他翻轉教學的支持,更讓他打開教室、歡迎觀課。在十二月中,丁亞雯更特地前來觀課,也給予張輝誠許多建議,如「加設倒數計時器」來讓學生學習控時等,讓翻轉教室更趨完整。

其實不止丁亞雯,在翻轉教室、開放觀課的同時,張輝誠也更能藉由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生主動反映學習狀況的多方意見下,逐步調整自己的教學。前一屆畢業的學生三五成群回來探望張輝誠時,笑著說:「自己之前是白老鼠,頂多算是半翻轉,老師簡單問一些問題,現在的學妹好幸福喔!」

來自四方的觀課回饋,凝聚集體翻轉力量

對於翻轉教學,張輝誠說:「翻轉教學,連老師自己都會感動的,唯有老師自己感動了,才能感動學生。」然而翻轉教學不是單純的與學生一問一答,也不是套用公式。他強調成功的翻轉教學仍要視科目和學生因地制宜,才不致於隨波逐流。

在大方分享講義和教學經驗的同時,張輝誠指出,教師要親自蒞臨現場才能感受翻轉的力量。「一方面告訴大家翻轉教學其實是教學「技」術的大提升與大改變,」張輝誠表示,透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能真正引出孩子的向學心,才能脫離「不考試就不讀書」的魔咒。

台中二中教師陳修齊聽完張老師的分享之後,則針對張輝誠在教學上的翻轉,給了如此好評:「重要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啟發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引起他們心中對學習和知識的渴望和崇敬,讓他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張輝誠的翻轉魔法,讓國文科的教學意想不到的有趣又活潑,不只是學生脫胎換骨,掌握了學習的釣竿,更能從中獲得自學的能量與面對人生難題的智慧;他的大方分享,給予許多教師實質的幫助,更成為了教師之間切磋的好榜樣,凝聚一同翻轉臺灣教育的力量。

張輝誠的國文課不只教課本更教人生,是「傳道授業」的最佳典範。圖為張輝誠本人。(照片提供: 葉國威攝)

 

  • 2014-03-04 親子天下雜誌 54期    文/陳雅慧、王韻齡

◎巴不得學生問倒自己 ─ 【台灣教師翻轉教室】特別企劃報導,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第54期>>

「讀書讀累的時候,總在課本和考卷上一遍又一遍寫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士、碩士、博士……」這是今年四十二歲、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二十多年前在雲林鄉下念國中時,每一個苦讀深夜時的希望。雖然,那時他一點也不知道台灣師範大學長什麼樣。

十多歲時的張輝誠沒有想到自己後來真的考上師大、真的如父親企盼當老師、拿到博士。他更沒有想到憑著自己的行動,最近半年在台灣的教育界刮起「張輝誠旋風」,掀起翻轉教學風潮:把學習主權還給學生、幫老師找回課堂「生命力」。

張輝誠開始教書,就一直想擺脫填鴨教學,摸索十五年,去年九月決定打開教室的門,把課表公布在自己的臉書上,隨時歡迎任何人進入教室觀課。

短短一學期,吸引來自全台灣超過四百位老師親自到教室觀課。還有四十多位老師觀課後,受到感動親自寫下觀課心得,分享在張輝誠的「學思達教學平台」。「連我的大學『刑法』教授都在轉張輝誠老師的文章,說要用翻轉教學來教『刑法』,」張輝誠現在念政大研究所的學生陳慧芸說。

其實這條摸索和翻轉教學的路是張輝誠一直以來的自我挑戰。退伍一年半考入中山女高時,校長是前台北市教育局局長丁亞雯。丁亞雯印象很深:張輝誠當時才教書不久,從大學起全部存下的錢都拿去買書,藏書超過一萬本。「這樣愛閱讀的人,一定也會愛學習、是能不斷挑戰自己的老師,」丁亞雯說。

丁亞雯記得,有一次走在中山女高校園,看到全班學生躺在櫻花樹下盯著櫻花看。問她們在做什麼?學生說老師出了作文題目:「格野櫻」(格,窮究的意思),要學生先到戶外櫻花樹下,仔仔細細觀察櫻花然後再寫作文。張輝誠很感概:「我們花學生六年最寶貴的青春,讓他們變成『不考試就不讀書』。以後,不考試學生當然不學了!」

一堂課有六次不同的學習機會

張輝誠不斷苦思改變。去年年初距離大考還有兩、三個月,學生請他幫忙復習,他一個人為學生做完四十篇必選課文的大考作文講義,然後在課堂上一題一題問,抽籤讓學生回答。被抽中的學生,上台用麥克風講答案,再從學生答案慢慢引導思考,「問答和引導思考過程中,見到她們認真聽講和做筆記的專注神情,是平常上課罕見的。難過的是,學生還是為考試讀書,我像一個補習班老師。因此,我暗暗發誓:『要讓學生以後每一堂課的眼睛都發亮!』」

去年接觸日本佐藤學教授的理念是讓他打開教室的臨門一腳。「即使一個公立學校老師的教學非常精采,但只要關上大門,孩子就被私有化,教室被私有化,學校被私有化。」張輝誠決定把他的學、思、達教學法全部公開。

二月中開學第一週,進入中山女高教室,課堂上學生安靜閱讀他編的「翻轉講義」。張輝誠走到後排觀課老師前,像虔誠傳教士一遍一遍說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傳統教學只讓學生有一次學習機會。但在這間教室裡老師講、學生讀(自學)、學生彼此提問、回答、上台發表、考試,一共有六次不同的學習機會。」

「現在你聽,學生討論聲音愈來愈大了,代表他們開始聊天了,我要回去問問題了。」俐落一轉身,他快步回到台前,拿起麥克風,擔任他的「翻轉主持人」。邀請讀完和討論完第一部分講義的學生上台回答:「連橫撰寫《台灣通史》的主要動機為何?他為什麼有能力可以寫《台灣通史》?」

今天上「台灣通史序文」,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張輝誠編寫的「翻轉講義」。每一課課文的講義都包含了問題、補充資料、補充注釋、大量對課文的補充和評語「輝誠按」。學生在課堂上一段一段讀翻轉講義,讀完後四人一組討論張輝誠提列的問題。然後上台回答接受老師的追問。

從《中國好聲音》領悟出新教法

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曾帶給他刺激與靈感。張輝誠在台大的翻轉教室工作坊中提到,有一集節目讓參賽者兩兩一組合唱一首歌,但最後只有一個人能勝出。這兩個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演唱一首極為出色的歌曲,水準之高超乎尋常。動人的演出是因同時存在著合作和競爭關係,讓彼此突飛猛進。

於是他暗自決定,要讓這套「既合作又競爭」的模式,運用在現場教學。讓學生彼此打分數,既合作又競爭,激出更高的動機。

學生的回答有時沒切中要點,自許為「翻轉教室主持人」的張輝誠會循循善誘,用一層又一層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最後學生終於抓到要領時,他比誰都開心,大喊一聲「You got it !」全班同學也跟著擊掌叫好。

這樣一堂明快又緊湊的國文課,彷彿《中國好聲音》搬上課堂,台下不會有人打瞌睡,隨時有人上台發表,也隨時有人準備支援。張輝誠不斷丟出問題,學生必須不斷接招,有時陷入苦思,有時拿出手機查資料,甚至在鐘聲響起時還有學生哀求「不要下課!讓我再想一下!」思辨的火花在教室上空撞擊,這美好風景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沉悶,令一線教師心嚮往之。

高雄市國文科輔導團老師黃尹歆,在觀課後寫下心得:「學習主權交還給學生,老師便能看見學生的大躍進。學生不是程度不好,是被我們教笨了;學生不是不愛學習,是被我們逼著逃走了。看來老師要先讓出講台才行,換我們國中老師也來翻轉了!」

一種想要改變的熱情被點燃,許多觀課後的老師決定跟進。為了克服單打獨鬥的艱辛,張輝誠除了大方提供自己編寫的數十份翻轉講義,更在「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的教育網路平台上,鼓勵所有老師打破校際藩籬交換資訊,集體翻轉。

沒考上台大就是世界末日嗎?

張輝誠想當的不只是一位稱職的國文老師,他更期許自己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在十五年的教學歷程中,他經常自問:「是否曾經教給學生可以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

他在課堂上透過不間斷的提問和討論,要訓練出的核心能力就是自學、思考和表達,也就是他的「學思達教學法」。他時時提醒學生:「沒考上台大,就是世界末日嗎?」他帶著學生每堂課前讀一篇作家王溢嘉的《青春第二課》,進入九十六個中外名人的青春啟示,帶領這群高中生拉高視野,看重自己生命的價值。

張輝誠的學生陳慧芸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時,老師不以成績好壞來評斷學生,鼓勵我們參加文學比賽、帶我們採訪作家、聽演講、看展覽、參加研討會。那時我突然發現世界原來很大。老師希望同學間,二十年後比較的是:看看那時候誰幫助的人最多,誰對這個社會做了哪些值得大家驕傲的事情。」

張輝誠堅持透過自己愚公移山的精神影響其他老師,不上電視、不接受媒體專訪,只希望感動親自到他教室看課的人,帶給更多人行動的勇氣。丁亞雯鼓勵張輝誠的話,「只要對學生有利,就是對台灣有利,」他一直銘記在心。

如今他所做的事帶動翻轉風潮,讓不少老師感動的發現:學生的眼神活了起來!老師自己也找回了教學的熱情。熱情會相互感染。「什麼是最適合的機制?就是你要一直去嘗試,就會找到最好的機制。大家不要只是把力氣放在發現問題,要去行動、去解決!」當年燈下苦讀把念師大當做希望的張輝誠,如今也讓台灣的教育界看到希望。

【張輝誠的一堂課】

9:10 上課鈴響 學生拿出《青春第二課》自行閱讀一篇人物故事。讀完後4人一組討論:今天閱讀的文章適合放在哪兩個自行想出的作文題目?並請學生簡單扼要說明整個故事。2月12日這一天讀的是〈門板上的櫻桃與蛀蟲〉─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少年習畫的故事。

9:20 學生上台分享這篇文章可以出的作文題目是「基礎」或「雕琢」。因為達利獲得超現實大師地位,是根基於年少時寫實畫風的扎實訓練。

9:25 學生閱讀「台灣通史序」翻轉講義,讀畢同樣4人一組討論講義上的問題。張輝誠在教室中巡視並回答學生問題,或是走到後方向觀課老師說明上課方式。

9:40 點名學生上台回答問題。張輝誠透過追問帶領學生思考。學生試圖回答「連橫擁有什麼能力可以寫《台灣通史》」,但張輝誠似乎不滿意答案。

 張輝誠問:「連橫除了因為在清史館工作看過很多史料,他還做過什麼工作?」

 學生:「創辦《日日新報》、在《台灣新聞》漢文部工作。」

 張輝誠問:「可以在報社工作,所以他應該還有什麼能力?」

 學生:「編輯和寫作,所以有能力編《台灣通史》。」

10:00 下課

張輝誠 小檔案

現任: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老師、作家

教學資歷:17年

教學策略:學思達教學法一在課堂上透過不間斷的提問和討論,訓練出學生自學、思考和表達能力。

延伸閱讀:學思達教學網站、《離別賦》、《相忘於江湖》、《我的心肝阿母》、《毓老真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