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科技廠商爭相投入自駕車、電動車產品研發時,傳統車廠自然也沒有錯過此波轉型、擴大發展機會,例如福特、Volvo、本田、豐田、NISSAN、福斯、BMW、賓士等具長年發展車輛經驗車廠,除了持續讓車輛產品變得更具人性化、智慧化,藉此改變一般人使用四輪車輛的行為,而最終目的更期望能改變車輛最原始用途──「運輸」,藉此讓交通變得更為流暢,使人與人之間有更多時間交流,同時降低噪音、排煙等環境污染問題。

從飛雅特克萊斯勒集團(Fiat S.p.A)打造的概念車「Portal」,便是將車輛視為能與家人一同成長,同時介於家與工作場合之間的「第三空間」。依照不同使用模式與家族成員,「Portal」內部可透過兩道滑軌放置二到十組座椅,同時藉由模組化配件客製化不同使用功能,例如加裝螢幕、音響、甚至車內冰箱等,讓使用者能從兩人共組家庭到三代同堂均可使用同一輛車進行接駁,進而降低車輛生產成本,同時也能減少使用者因不同需求換車比例。而在車輛外側更加入可顯示不同色彩的燈號,藉此與不同車輛產生「互動」。

「Portal」強調可隨著駕駛需求、家庭人口改變而成長的設計,並且能與外界透過燈號產生互動。

作者提供

由TOYOTA所展示的新款概念車「愛i」,同樣將車內駕駛空間放大,同時採用全流線外型設計,藉此降低行進風阻,提升全電驅動時的輸出效率;同時藉由車內攝影鏡頭等元件識別駕駛、乘客當下情緒,藉此判斷是否提供協助,例如發現駕駛可能因為找不到正確道路而焦急時,系統便會介入詢問是否啟用導航輔助,甚至判斷後方幼兒乘客處於無聊情緒時,則會自動透過螢幕顯示趣味互動內容,進而緩和長途車程中的緊張情緒。

「愛i」著重在更了解駕駛、乘客心情感受,讓車輛變得更具人性。

作者提供

而賓士所提出的概念貨車設計,則是將無人機與貨車結合,當貨運司機進行送貨的同時,即可透過手機或平板點選操作,遙控貨車內的機器手臂將小型貨品透過天窗傳遞至無人機,再藉由無人機以飛行方式配送到鄰近配送地點,如此一來即可提升整體貨物運送效率,同時也能減少時間、車輛配送等成本開銷。除了改變貨車配送模式,在貨車實際進行運送作業前,則必須透過數據分析等方式優化貨品配送流程,如此才能讓整體運送流程更加流暢。

賓士將無人機與貨車結合,讓貨物運送可以變得更具效率。

作者提供

至於其他車輛應用發展部分,有俄羅斯矽谷稱號的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主導推動無人駕駛巴士MatrEshka計畫,預計將在2018年以前應用於俄羅斯境內大眾交通運輸,以純電形式在最高時速達每小時30公里運作下,最長行駛約可達130公里行駛距離,而新加坡在去年時也由Delphi推行以自動駕駛車輛提供的計程車服務,開始讓無人車投入計程車接駁用途,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也啟用由NAVYA與Keolis合作、名為Arma的無人巴士接駁服務。

Reference: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886/what-did-car-manufacturers-do?goto=article

 

 

 

 

當貨運司機遞送貨物的同時,即可透過手機或平板遙控貨車內機器手臂,將車內小型貨物裝載至無人機,再藉由無人機將小型貨物遞送到鄰近配送地點,藉此節省額外驅車前往遞送的運送成本。

 

 

 

作者提供

 

 

 

台灣地區部分,在由NVIDIA與台灣工研院簽署合作,並且以中華三菱威利為雛形打造台灣首款自動駕駛車輛之餘,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更宣布台灣自行研發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並且確認與台灣境內14家廠商完成技術轉移,未來將可實際應用在市售車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動駕駛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