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的旅客資訊系統,過去由日本廠商一手打造,在10年後將「砍掉重練」,這次選擇和台廠台達電、凌羣電腦合作。這一個斥資2.3億的合作案,究竟何特別在哪?

2007年,台灣高鐵正式通車,為台灣大眾運輸系統開啟一頁新的篇章,自南港站在兩年前落成後,全台12站的高鐵運輸網布局完成。

 

截至目前,高鐵每天平均旅運已高達17.5萬人次,在科技上的導入,也早已不亞於日本及歐洲國家的高鐵系統,但和旅客最緊密的連結的「旅客資訊系統」,也就是在車站大廳、售票處、閘門口及旅客月台的顯示各種資訊的電子看板,是由日本廠商在10年前所打造,一來國外廠商收費成本高昂、二來已顯得陳舊。

今(14)日,台灣高鐵正式宣布將汰換使用十年以上的軟硬體設施,要讓舊系統「打掉重練」,並斥資2.3億打造新一代智慧旅客資訊系統。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次高鐵不再選擇與國外廠商合作,而是和台廠台達電子、凌羣電腦攜手打造。

 
高鐵新系統由台達電子提供硬體設備及解決方案、凌羣電腦進行軟體及系統整合,三方已經完成簽約儀式。
唐子晴/攝影

在月台,車未到站就可先看到自由座剩餘座位

「這一套系統串接了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Big data(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因應未來10~15年的營運需求,」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說道。

但是,這套系統究竟不一樣在哪?能做些什麼?

以最快能看到的應用舉例,便是在月台的車廂編號燈箱,目前燈箱只純粹顯示各節車廂所在位置,例如1號車廂、5號車廂、10號車廂。以現階段來說,10~12號車廂個定為自由座,但在過年期間,則平均會增加3至5節車廂開放成自由座,在尖峰時段,就容易造成旅客在月台排隊時及上車後的混亂。

在新一代的旅客資訊系統中,燈箱將改變成可以完整顯示即將抵達的列車車次、下一班列車的車次、發車時間、停靠模式以及該節車廂配置究竟是對號座,還是自由座等資訊,甚至還可以顯示自由坐剩餘座位的數量,讓等候排隊上車的旅客,可以事先掌握資訊,提高上車的效率。

結合AI、IoT,高鐵站會是什麼模樣?

台灣高鐵核心技術開發部主任工程師陳銘傳直指,這一套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架構彈性很高」,未來將結合AI、IoT、大數據等技術,衍生各種不同的功能及應用。

 

「等到技術都已經就位,只剩下政策如何走,」綜觀全球的高鐵系統,中國高鐵從2018年起已導入人臉辨識進行身份認證,這一點或許未來在台灣高鐵也有發展的可能,但相關政策法規尚未明確;而未來不排除開放API,讓更多合作夥伴與系統互相串接,但具體哪些可行,也尚未明朗。

但在台灣高鐵譜寫的藍圖中,已經有些「具體的想像」,像是可以結合國家災害狀況,進行颱風、豪雨、地震等警訊提示及安全宣導,或者在手機APP上,能即時推播列車準點、延誤等資訊,未來也可能分析旅客購票習慣,提供客製化的精準優惠資訊。

而專案的第一期計畫,預計將在2007年建置完成的8站,包括台北、板橋、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左營,於2021年中正式上線;至於剩下的南港、苗栗、彰化、雲林等4站,將被列為第二階段計畫,時程安排在2023年。

 
新的旅客資訊系統,最快將於2021年中看見。
台灣高鐵

但旅客源源不絕、來來往往,新系統在建置的同時,如何與舊系統無縫接軌,才是最大挑戰。「我們會『先建後拆』,等到新系統一切就位,再把舊的拆掉,以不影響為營運最大原則」,陳銘傳表示。

這一次與台廠的合作,意味著什麼?

「響應政府的『軌道工業本土化政策』,我們一直在尋求跟台灣廠商合作的機會,」江耀宗指出,和日廠相比,與台廠合作一來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二來讓高鐵有100%的技術主導優勢,而響應政府政策,也是高鐵選擇台灣廠商的一大契機。

台達電子、凌羣電腦雖然在交通運輸領域都已經有所著墨,但這一次合作這意味著什麼?

「以前我們做了很多城市路燈系統、棒球場的計分系統,也做了很多公司的中控中心,但跟高鐵合作特別的是,可以跟消費者直接面對面。」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指出,過去台達電只是純粹販賣產品,但幾年前開始朝向提供「解決方案」的方向發展,這次跟高鐵、凌羣合作這一項大型專案,則可以累積更多相關經驗。

但對於凌羣電腦而言,總經理劉瑞隆則表示,台灣高鐵作為國際上的知名的高鐵系統,此次合作有利於被國際看見,開啟海外商機。

 

Reference: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2253/taiwan-high-speed-railway-and-delta-bui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