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的Video端子通稱為Composite Video,以黃色RCA接頭代表影像,加上左右聲道,白色和紅色,就是AV端子了。 AV端子算起來是最早的影音介面,除了RF( Radio Frequency)之外,大概就數它是最古老的輸出入介面;後來才發展出S-Video、Component、D-Terminal、VGA、 DVI。 AV端子在國外大家都稱它為CVBS( Color, Video, Blank and Sync),或是Composite。


無論如何,這些端子都是影像和聲音分開的;實際上,大約在1970's年代時,在歐洲誕生了一種SCART介面,屬於21pin,將影像和聲音全部整合在一起,影像和左右聲道都是Bi-directional雙工的,也包含RGB及S-Video的訊號,它能夠自動對應Widescreen寛銀幕,屬於最先開發的Domestic Digital Bus,開啟家用消費性電子產品自動化運用的先鋒。

控制通道對未來的影響

由影音介面的開發,可以看得出來歐洲是一個先進的地方,SCART到目前為止,都能夠支援高畫質影音訊號;不但如此,在歐洲SCART的功能,完全在衛星接收機上發揮得淋漓盡致。歐規的DVB衛星接收機,在當地都必定使用SCART接頭,為了應付Pay TV付費電視節目,這時候SCART的DATA Bus資料匯流排,除了聯結付費電視的解碼器之外,還兼具控制碟型天線的位置,連帶可以操作集波器的極性,達到接收來自不同衛星的節目,這項技術的術語在歐洲稱為D2B,和Domestic Digital Bus一樣是相同的名詞。

SCART的控制技術後來又再發展了AV.link的協定,利用單線資料匯流排( Single-wire Serial Data Bus),依照訊息指令操控周邊的設備,AV.link因為有許多開發廠商,所以被取得不同名字,「nexTViewLink」是最常被使用的名字,這項控制技術的發展經驗,造就了控制通道( Control Channel)的技術概念,演變成後來,IEEE 1394及HDMI的CEC控制通道的設計觀點,被SCART的AV.link所影響到,讓後來誕生的數位傳輸介面,除了影像和聲音的傳輸之外,也加入控制指令的通道,在民生消費電子產品的應用上,帶來無比的便利。

全雙工數位介面,IEEE 1394

IEEE 1394對蘋果公司而言,也稱為FireWire。由於SONY在蘋果未將FireWire做為統一品牌之前,就註冊以i.LINK做為商標,最初SONY的DV使用這個介面,通稱為「DV端子」。

因為IEEE 1394的傳輸效率相當優異,控制通道的指令也很完備,BS Digital的MPEG-2 TS傳輸,設計以4pin的i.LINK做為傳輸通道,數位接收機和D-VHS之間的溝通橋樑。只要日本高畫質衛星的玩家,一定很熟悉i.LINK的控制方式;預約錄影時經由i.LINK做為起動媒介,數位元節目的訊號也依靠i.LINK傳輸。

數位接收機內嵌仲介軟體(Middleware),也可以利用i.LINK達到控制D-VHS為目的,包括:選擇聯結的路徑、電源、播放、停止、暫停、前進快轉、倒帶快轉、計數器歸零,功能非常豐富。這些控制指令在顯示器上可見到虛擬鍵盤,然後進行操作。

在PC網路的運用上,IEEE 1394也有一種功能,稱為「IP over IEEE 1394」,這種互聯配置方式,即使沒有Hub的情況之下,透過IEEE 1394匯流排,也可以組成一個區域網路,進行對外網路連線。不過,大約在2007年Microsoft已經宣佈,IEEE 1394匯流排上的IP網路,不再提供支援在Windows所有的更新版本,這種訊息似乎透露出IEEE 1394面臨末代情節。

輕風吹來飄飄我衣衫,臨流垂釣夕陽在天邊

BS Digital以i.LINK做為MPEG-2 TS的傳輸,最後因節目保護的技術被破解,以及三合一Combo錄影機的流行,數位元接收機、大容量硬碟機、DVD光碟機等超強的便利組合,導致D-VHS市場迅速萎縮,自然而然i.LINK肩負著數位接收機和錄影機溝通的地位,一落千丈。近年來又由於藍光錄影機逐漸攻城掠地,除了三合一的便利功能之外,畫質引擎大張提升,不但可以錄製數位廣播節目,也能夠播放BDMV高畫質影片,音場格式的支援又很充實,同時還是Combo架構的機器,由硬碟移動節目到光碟的速度是以往的數倍,節省大量的時間,i.LINK一比一的費時移動節目,不再符合資訊社會講究「精確又高速」的工作效率,所以日本 數位廣播逐漸放棄這一個介面。 

另一方面,在電腦資訊市場而言,IEEE 1394由於必須付受權費,加上曾經因有License的定價糾紛,造成PC市場的推廣時機受到影響,後來由於USB技術漸漸趕上,穩定性和效能的信賴度增強,開發容易,成本較為低廉,市場上的攜帶式儲存媒體大部分都使用USB做為介面,USB在4pin的架構之下,依舊能夠設計出有電源供應和資料傳輸的通道,實在是很利害!而且,未來隨著USB 3.0的發表,擁有獨自的高速化技術,競爭優勢逐漸領先IEEE 1394,由這種趨勢來看,IEEE 1394被USB取代,似乎成定局了,所以目前來說,IEEE 1394愈來愈沒落。 

VIERA Link,令人驚歎的技術

至於HDMI的CEC ( 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讓人回想起2005年的CEATEC JAPAN展示會,Panasonic獨創VIERA Link時的情形,將一些簡單的控制指令,學習SCART單線資料匯流排的方式,傳輸AV.link的訊號,使用單一遙控器就可以操作周邊的AV機器。所以HDMI的CEC通道功能指令因此而加速建立,2005年12月HDMI 1.2a修訂版本公佈CEC功能,並且向下支援到HDMI 1.0、HDMI1.1、HDMI 1.2。 

Panasonic在2007年CES時,以「Living in High Definition」做為Slogan,追求提升高畫質生活的品質(HD Quality),希望借助HDMI控制通道的附加功能,達到方便、舒適、容易控制家電系統,平面電視開始採用EZ SyncTM HDAVI Control技術,歐美市場的PDP電視,搖控器上新增一個「EZ Sync」按鈕,似乎將VIERA Link更進一步的升級,和日本市場的VIERA Link比較,功能領先不少。不過,後來日本版的VIERA Link也逐漸追上了,大部分可以控制AV擴大機、AVCHD Camcorder、BD錄放影機,同時將影像、聲音和資料資料互相傳輸。


PS 3穩住數位介面競爭的江山

據瞭解,以HDMI做為系統聯動控制的技術,應該是數Panasonic最先開發,運用於平面電視的附加功能中,隨後SHARP、SONY、TOSHIBA以及韓國廠商,也加入這項競爭;至於國內的家電廠商、或是平面電視廠商,相關周邊產品的數位整合不夠完備,對於HDMI CEC控制通道的運用,並不積極。 
TOKYO GAME SHOW 2006時SONY全力支援HDMI,將新推出的PlayStation 3配置HDMI 1.3的版本,頓時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首創遊戲機擁有HDMI介面,又配置Ethernet 1000BASE-T及藍芽通訊介面,除了支援1080p的畫質之外,也支援Deep Color,豔麗的色彩吸引目光,這是2006年當時最Highlight的事情,HDMI也因為有SONY全力支援,穩住數位介面競爭的江山。

日本目前許多平面電視廠商,已經啟動網路的競爭戰略,SHARP、SONY、TOSHIBA、HITACHI、Panasonic等,各大廠商無不全力以赴。消費性電子產品朝向網路寬頻技術的競爭是一種必然的現象,以遊戲機來說,幾乎是100%,一定要有網際網路的聯結功能,沒有網路,遊戲就變成無精打采,孤孤零零的玩遊戲樂趣也會降低,無法完全「解放人性」。

一條纜線,聯結數位世界

網路通訊在平面電視、BD錄影機、媒體播放器、手機、可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變成必備的功能。視聽娛樂的生活進入數位化,無論任何型態的Source Boxs,與顯示器連結時,目前最常遇見的高畫質介面,大概就是「HDMI」。

HDMI這一個新生代的 數位介面,最近幾年迅速竄紅,英文全名為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條線就能夠傳輸所有訊號,和乙太網路介面一樣的簡潔,僅靠單一電纜,就能夠解決器材之間的聯結問題,變成簡單又有效率。不必像AV端子那樣,黃、白、紅,一組訊號就要三條線;或是,色差訊號Y/Pb/Pr加上聲音兩條,一共五條線;最重要的是這些 類比訊號,不但畫質和色域範圍支援有限,配線複雜,又沒有資料資料傳輸的設計,無法施行AV.link和周邊器材做出聯動控制。而HDMI和乙太網路一樣方便,一條纜線,聯結數位世界。 

介面技術的競爭,暗潮洶湧

VESA發表了最新的DisplayPort 1.2版本,大幅度的更新DisplayPort的功能。可能因為競爭的關係,在Computex 2009展前幾天,HDMI LICENSING, LLC也公佈HDMI最新的1.4版本;這些新功能包括了:HDMI乙太網路通道、音頻回傳通道、HDMI 3D功能、支援4K2K的解像度、擴張色彩空間的辨認能力、微型接頭以及車用的連接器。 

眼看兩種不同規格的視訊介面,來勢洶洶的發表新的規格,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以目前來看DisplayPort的支援廠商,大部分是資訊電腦相關廠商,最大的優勢是免除專利權使用費(Royalty Free),以及晶片的供應商大都是PC繪圖晶片的龍頭,對電腦資訊市場的生態,宛如得聖賢不傳之學,了若指掌,每家都有必殺之技,在激烈競爭的PC資訊市場環境中,較為適合。

因此DisplayPort在PC顯示器的市場上,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最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的Macbook系列都改成了Mini DisplayPort;連帶AMD和NVIDIA繪圖晶片大廠,也積極投入DisplayPort技術。這些電腦資訊相關的廠商一一進場,證明瞭DisplayPort未來的發展,受到極高的支持。

HDMI幾乎清一色的來自消費性電子廠商,因為HDMI起步較早,目前大型平面電視幾乎100%有HDMI介面,HDMI除了強調數位通道的所有優點之外,就畫質、音質條件提供最佳的保證,在日本的各大電器賣場中,只要消費者提問到HDMI是什麼東西時,大部分的銷售人員會很清楚的告知優點,以及如何和周邊的藍光錄影機、音響的配合。可見HDMI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領域中,不論是平面電視、DVD、BD、Media Player、AV Amplifier都一定存在的介面,被認為是比AV端子、Component或SCART還要進步的介面,HDMI已經成功的深入家電市場;到2009年4月為止,全世界上一共有850家廠商得到授權使用,勢力愈來愈龐大,因此從2006年7月之後,調降年費為每年10000美金,平均每一產品的授權費為0.15美金。


與世界互動,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特徵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允許不同的競爭,電腦資訊和家用娛樂設備,隨著市場的演變,未來的競爭應該會愈來愈激烈,誰也無法正確預言,以後誰會被取代。然而,無論兩種不同的市場如何發展,現在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通訊技術(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普及化,很顯然的網路通訊,漸漸將不同平臺的產品,朝向「數位整合」的方向發展,現在的人講究方便隨性,Everywhere、Wherever、Whenever這三種不受環境拘束的新思維,愈來愈深入人心,未來時空和距離將不受到限制。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通訊方式愈來愈進步,訊號的傳輸信賴性增加,不論是語音平臺或是網路平臺,友誼之間的聯絡,天涯若比鄰,訊息的傳輸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尤其是費用低廉的網路通訊,只要滑鼠點一點,再遠的資料都即時展現在眼前。要找人也很容易,除了手機之外,MSN一下易如反掌;所以許多人漸漸依賴網路所帶來的便利,不知不覺的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利用網路通訊進行社交活動、分享快樂、吸收知識、遊戲互動、商品交易、或是提升工作效率。因此,電腦資訊和家用娛樂設備,都朝向通訊技術發展,電腦由於本身都具備網路連線的能力,而家用的平面電視或是Source Box,就必須善用UI( User Interface)技術,讓使用者輕輕鬆松做到「與世界互動」,這樣才能夠在市場上競爭。


因應各種需求的連接器,HDMI簡介

HDMI連接器( Connector)因用途不同,而分成Type A、Type B、Type C、Type D以及Type E共五種不同大小的規格。


達成最佳的顯示保證,High Speed Cable

Type A是目前最常見的19pin標準尺寸,寬度為13.9釐米、厚度為4.45釐米,平面電視或是BD、DVD的輸出介面都使用Type A。
Type B是用來傳輸比Type A更高的雙倍TMDS資料量,市場上很少見到這類連接器,屬於29pin,寬度為21.2釐米、厚度4.45釐米。 
Type C是日本市場小型攜帶電子產品常用的連接器,19pin,寬度為10.42釐米、厚度是2.42釐米,目前限定在1.3版本之中,在日本通稱為Mini HDMI

Type D和Type E,這兩款是最近才公佈的新規格

Type D是Micro HDMI,屬於新型的微連接器,寬度為5.83釐米、厚度是2.2釐米,在未寫文章之前,曾聽日本朋友說,這類型的連接器沒有辦法支援「Ethernet Channel」,所以就請教Steve總裁,然後又得到精通HDMI技術的Jeff Park告訴筆者,大概的意思是所有的HDMI Connector本身都沒有什麼差別,重點在於晶片和撰寫的軟體上,從Jeff Park的技術資料中,Micro HDMI被確定不支援網路通道,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希望以後增訂版本中會改善。

另外,Type D也被確定不支援4K2K的影像,這一方面就要看以後的發展了,如果說,平面顯示器做到厚度10釐米以下,相信Micro HDMI Connector會被採用,因為電腦用的顯示器不久會出現4K2K的,筆者現在用的電腦顯示器,解像度就超過2K了,4K2K的產品要面市,指日可待,3D也不是困難的事,還好,Micro HDMI有支援3D Over HDMI和支援更多的色彩空間,要不然就夠大家白忙一場了。 


定義車用連接技術,擴大市場規模 
至於Type E,就是Automotive Connection System,高畫質的影像逐漸滲透到每個角落,消費性電子產品能夠接受HD Contents是必然的趨勢,汽車上的影音設備不久即將面臨HD的問題,所以HDMILicensing , LLC很有遠見的,也公佈了汽車用的連接系統,車用的視聽周邊、顯示器和播放器之間的聯結認證規範。 
Type E的設計,對環境的要求特別嚴格,接頭互相聯鎖時要注意耐震、防潮、溫差變化、噪音幹擾等等,因為汽車上的環境不如住家的安定,例如遊覽車跑長途時,路況和各地的氣候變化,起伏很大。休旅車更不用講,上山下海Off-Road,所以Type E在HDMI的各類型的接頭中,唯一有「Interlocking」的設計,互鎖的結構比較耐用,將可承受更嚴格的考驗。

 
 
佳餚上桌好菜慢慢吃,TMDS 
HDMI的核心技術是TMDS( Transition-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譯成中文是「轉換最小差分訊號」(語意之中,略帶有訊號處理的時間最小的意味。),和DVI的工作原理一樣,TMDS在傳輸時有優異的電磁相容性,能有效抑制EMI,抗幹擾特性優越,降低時序誤差定位準確,高速傳輸性能上比LVDS優秀。雖然TMDS和LVDS都是隸屬於差分訊號(Differential Signal);但是TMDS有獨特的工作方式,就是借由轉換最小的差分訊號,將高頻訊號減到最少,避免太高的頻率在導線中傳輸時容易衰減,因而影響整體的訊號品質,TMDS技術在高速訊號傳輸系統中表現甚為優秀。

數位顯示技術中,目前世界上有三大主流技術,TMDS為Silicon Image開發、LVDS隸屬National Semiconductor獨有專利、以及日本SONY研發的GVIF技術,各有所長。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LVDS,英文全名為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SONY的GVIF英文全名是Gigabit Video Interface,令人不解的是SONY也有不錯的技術,為何會聯合Silicon Image共同推展HDMI?商業競爭的戰略,巧妙之處盡在不言中。 

TMDS的技術是由Silicon Image公司開發的,所以由此可知,DVI和HDMI都來自Silicon Image公司,雖然技術結構相似,不過TMDS傳輸技術用在HDMI中,可增加資料資料、提升音頻傳輸以及擴展RGB每個通道的位元數,讓影音資料結構完整化,傳輸更優秀的彩色訊號品質。 

HDMI和DVI的連接器( Connector)規格中,雖然HDMI的pin腳位數量明顯減少於DVI,但是HDMI是有系統的經過最佳化設計,在每一個R、G、B的TMDS DATA相鄰通道中央,以及Clock訊號相鄰腳位中,都有安排Shield做為防護間隔,提升傳輸通道的安全係數,因此被認為高品質、高信賴性的傳輸架構,是目前所有連接器中最優良的。 




乙太網路通道,簡化系統配線 
由於網路被使用的情況愈來愈熱絡,消費性電子產品內鍵乙太網路介面變成必需的,在HDMI 1.4新增的功能中,建立HDMI乙太網路通道,目的是要整合資料通訊變成單一電纜,簡化系統中的配線。




以一套高畫質影音系統來說,包括了:平面電視、AV擴大機、藍光錄放影機、DVD錄放影機、HD媒體播放器、PlayStation 3、XBOX 360、Apple TV、HDTV Tuner等等,除了平面電視和AV擴大機之外,其他供應訊號來源的器材,都叫做Source Boxs。 

實際上這些供應訊源的Source Boxs,大部分都具有HDMI的介面,也有網路介面,每一台Source Box要配線時,HDMI是影音的最未端輸出,一定要接上這條線,照以前的做法如果Source Boxs有7台,這7台機器的Ethernet Port之前,就必須使用最少8 Port的Hub,7條線供應Source Boxs,另1條線接平面電視,這樣一來配這些資料線就很可觀了,配線數量愈多就愈零亂。 

所以依照HDMI官方的意思,發佈HDMI 1.4新版本的HDMI Ethernet Channel,建議系統的接法就以平面電視當Hub,僅接1條網路線這樣子就夠了,1.4版靠HDMI的寬頻通道,就能夠將每一台Source Box聯結上網路,簡化的配線數量,由一個聯網介面,就可以讓數個相連的設備達到共用的目的。 


創新的技術,HDMI乙太網路通道 
在視聽系統中,大部分都將Source Boxs的HDMI接到AV擴大機,然後再由AV擴大機將HDMI輸出到顯示器;如果網路系統的節點之間的連結,是由Internet直接到AV擴大機,利用這樣子的接線方式,雖然公佈的傳輸速度是100Mbps,實際上,若家中的聯網速度優秀的話,Gigabit Ethernet是可能的。

HDMI乙太網路通道的拓樸( Topology),從每一個1.4版本的乙太網路設備,透過這個Uplink將資料傳遞到網際網路,這個拓樸提供同時全雙工雙向(Simultaneous Full Duplex Bidirectional)的100Mbps流量速度。 

假如Uplink是接在電視,100Mbps受限於AV擴大機到TV的資料通訊能力,就無法給AV擴大機和Source Boxes,享有同時全雙工雙向的100Mbps傳遞速率,這一點要格外注意。 


Recording over HDMI獨步天下

以前類比時代的介面,互相錄影是很容易的,在數位世界,HDMI讓夢想實現。具HDMI 1.4裝置的視聽器材之間的Contents,能夠經由網路連線共用,讓HDMI當做傳遞介面達成錄影複製的功能,「Recording over HDMI」架構在乙太網路通道的技術上,是雙向連接的,消費者能夠經由平面電視到網路的附屬設備,或是在網路中的PVR裝置,解壓共用的內容達成錄影備份;若是屬於保護的內容,具有HDCP(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system)加密暗號,就永遠沒辦法複製。

HDMI乙太網路通道,未來也可以支援DLNA、UPnP、IPTV、LiquidHDTM。據瞭解,為了保證新版本的全部網路功能,HDMI官方建議消費者使用合格的「HDMI乙太網路專用電纜」。 HDMI 1.4版新定義了兩種乙太網路專用電纜,一種是標準的HDMI乙太網路專用電纜(Standard Cable with Ethernet),另一種是高速的HDMI乙太網路專用電纜(High Speed Cable with Ethernet)。 

新定義這兩種電纜,除了保證網路功能之外,對於1080p和4K2K的支援也是有所差異,高速的HDMI乙太網路專用電纜才具有1080p和4K2K的保證支援能力。所以說,在追求更高階的高畫質條件之下,採購高品質的線材,有助於畫質和附加功能的「保證」。 


Audio Return Channel簡化配線

在影音設備中,平面電視都含有調諧器,消費者若要將電視節目中的聲音傳達到AV擴大機,都必須接一條音頻電纜,然後電視節目的聲音才能夠從喇叭發出聲音。 HDMI 1.4版中,新增聲音回傳通道(Audio Return Channel),只要平面電視和AV擴大機有HDMI電纜連接,就可以達成電視的聲音回傳到擴大機,簡化配線。

據瞭解,關於聲音回傳通道的功能,ARC幾乎全部支援Lossless聲音格式,不支援Dolby TrueHD、DTS-HD Master Audio,但是支援LPCM、Dolby Digital、DTS、DVD-Audio、SuperAudio CD、MPCM、AAC、 MP3等數位聲音格式。 

實際上數位廣播訊號,無論是經由衛星傳送、地面波傳送或是Cablevision傳送,聲音格式中應該「暫時」沒有Dolby TrueHD、DTS-HD Master Audio;這兩種Lossless格式是BD才有,除非是平面電視和BD錄放影機合併的情況,才會在意這兩種格式。


HDMI Licensing, LLC 較高級別的概述,包括 HDMI Licensing, LLC 總裁 Steve Venuti 的簡要傳記。  下載PDF



擴大定義顯示能力,一條纜線一個標準

平面電視的顯示能力達到1080p之後,未來將朝3D立體影像發展,HDMI 1.4版將支援各種常見的3D技術,包括:Full side-by-side、Half side-by-side、Frame alternative、Field alternative、 Line alternative、Left+Depth、Left+Depth+Gfx+Gfx Depth等不同的3D顯示方式,最高可支援左右兩格1080p的顯示,雖然3D技術存在許多令人眼花撩亂的格式,而且目前來講3D的發展尚未成熟,未來發展的空間很大,但是規範3D技術基礎,對於未來的3D立體訊號的傳輸,HDMI介面將令人更信賴。

雖然目前顯示器最高顯示能力大部份是1920×1080,不過,專業用的數位電影院都已經是4096×2160了,所以HDMI也宣告支援4K2K的解像度,並且推出更高速度的HDMI Cable,希望攻佔數位電影院業界的市場。 HDMI支援3840×2160解像度中的24Hz、25Hz、30Hz、以及4096×2160解像度中的30Hz,提升欣賞 數位電影的樂趣。 

隨著數位相機席捲全球的佔有率,為了達成數位相機在平面電視中,播放出更正確的色彩,也定義了多種不同色彩空間的支援:sYCC601、AdobeRGB、AdobeYCC601等, 數位相機常用的色彩空間,達到最正確的色彩再現。 HDMI未來將更簡單又自動化,即時從內容辨認顯示端和來源裝置的內容類型,達到自動調整成最佳模式,一條纜線一個標準,追求:簡單、可靠、效能。 HDMI領導市場創新技術,定義一條纜線連結全部的數位元技術。

原文參考:數位頻果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EVO 的頭像
    BENEVO

    BENEVO台灣部落格 之 科技應用。創新與分享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