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3D顯像組合.jpg  

3D戰火延燒到投影機產品上,Acer宏碁及奧圖碼Optoma分別於昨(16)日舉辦新機發表會,繼Sony推出Full HD 3D SXRD反射式液晶投影技術HW30ES高階機種後,另採DLP數位光學處理技術的LED(發光二極體)投影機中,奧圖碼也推出可2D影像轉3D的家用娛樂機種3DW1迎戰,除此之外還有高達500流明高亮度的2台新機同步上市,分別是 宏碁K330 與 奧圖碼ML500,售價均低於3萬元。


3D立體投影機、3D投影機、3D Projector  

 

根據Futuresource對3D投影機的出貨量預估,2010年之後每年都將呈現倍數成長,自2009年的1.24億台,2010年已倍數成長至10.81億台,預計今年3D投影機出貨量將再達顛峰到20.53億台,明年將更放量至41.07億台。

3D影像的產生原理:

  • 人腦若要把2D圖像轉換成3D,兩眼看到的畫面必須略有差異。
  • 圖像需要在眼睛的視點中分隔大約6公分,大約是一般成年人的瞳孔距離。
  • 大腦的視皮層將這兩幅圖像判讀為立體影像。
  • 運用不同的技術觀看這兩幅分開的圖像。


3D顯像的技術演進

3D影像投射技術的演進,從最便宜的方式,一個圖像中產生出兩個影像,透過濾光片看見3D影像,到現在經由120Hz左右幅影像同步交替,產生的3D影像,更好的3D效果以及更簡單的方式看到浮現眼前的真實影像。


彩色立體3D

最早的3D影像成像,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用一個圖片產生出兩幅圖像,左眼是紅色,右眼是青綠色;戴上紅藍眼鏡就能讓左右眼看到不一樣的景象,以產生3D立體感。這是最早的3D技法,便宜且不需要太多設備就能達成,但是畫質非常糟。下面這張圖就是這類3D影像。

old 3D images.jpg  


偏光立體3D

另一種技術是用偏光來產生立體3D影像。是透過兩台投影機投射相同的畫面,但通過不同的偏光濾鏡來投射,讓左右眼圖像分別以不用角度的偏光來呈現。接著戴上偏光眼鏡,藉以分離左右眼的畫面,讓每隻眼睛能夠看到不同的圖像,以產生3D立體感。這種方式需要兩台投影機同時運作,並且要將投影機位置精準的對到同樣位置,稍有落差就只能看到兩個有落差的影像,無法產生立體感。不過由於投射端和眼鏡都是被動式的偏光鏡,相對價格較便宜。

由兩個投影機同時運作的3D成像.jpg  
▲由兩個投影機同時運作的3D成像。


主動畫面切換的立體3D

這是較新的3D立體影像成像方式,圖像是以幀序列方式左右輪流交替播放,以很快的速度切換顯示左眼和右眼的畫面;而主動式眼鏡內有同步切換快門,可以同步快速切換左右眼畫面,這樣就能看到3D影像了。

目前的系統是透過紅外線發射器與眼鏡搭配使用,讓3D眼鏡接收到極為快速的開關訊號;。不過這種採用紅外線接收訊號的方式,常會有接收死角,NVIDIA 3D Vision系統,以及大多數3D電影院,都是採用這類技術。

立體3D成像是以左右眼各60Hz,加起來120Hz的頻率播放影像.jpg  

▲立體3D成像是以左右眼各60Hz,加起來120Hz的頻率播放影像。


DLP Link立體3D影像技術

DLP Link技術是在數年前為DLP高畫質電視市場所開發的,它最大特點就是不需要獨立的外部發射器,利用DMD(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快速切換的特點,在幀與幀之間插入灰階畫面;3D眼鏡偵測到灰階畫面時便切換左右眼快門,以這種方式進行左右眼切換同步,因此不需要外部接收器,且接收訊號範圍達4.2米。


每120Hz的影像中,都會插入一個2ms的灰階影像,做為傳送的訊號。.jpg  

▲每120Hz的影像中,都會插入一個2ms的灰階影像,做為傳送的訊號。

DLP Link在投影機生產成本並不高,未來很有機會看到平價的3D投影機產品,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昂貴的3D眼鏡以及3D內容,因此初期會以教育市場為主要推廣的對象,等到市場夠成熟時,就會進入家用影音娛樂領域。

參考資訊:Techbang, Acer, Optoma, Apple Daily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EVO 的頭像
    BENEVO

    BENEVO台灣部落格 之 科技應用。創新與分享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