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Full HD(全高清)電視普及,並進入價格戰的時代,1080p已成當今最基本的大尺寸面板應用的解析度規格。而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畫質表現,許多顯示面板廠商積極開發Ultra HD(UHD,超高清)面板,推出所謂的4K電視,其2160p規格提供比既有Full HD電視還高4倍的解析度,讓影視畫質再次升級。至於中小面板則具備Full HD顯示之外,解析度仍向上提升,以提供最佳的劇院級新體驗…
從Full HD到Ultra HD
自Full HD(或稱FHD,全高清,解析度達1920x1080,其progressive逐行掃描模式以1080p表示)電視成為當今市場主流,並進入價格廝殺戰之後,國內外各大面板廠商已積極布局Ultra HD的顯示面板市場,提供更高解析度的顯示能力。以目前來說,4K UHD (或稱4K、4K2K,3820x2160,2160p),已是各面板廠商必爭之地,而日本廠商更發表8K UHD (或稱8K、8K4K,7640x4320,4320p)的規格,以提早卡位布局下世代影像規格。
各種螢幕比例 (21:9、16:9、4:3) 在觀看藍光電影時的呈現效果 (rtings.com)
有鑑於液晶顯示面板產能過剩,業界喊出2013年是UHD電視元年口號,積極推出UHD電視面板,並催生4K UHD的相關應用,加上HDMI 2.0的發表,可以完整支援4K UHD (60fps)規格,將加速相關的產品普及。使得當今不管是手機、顯示器、相機、攝影機,也開始往4K UHD發展,連新世代遊樂器(Xbox One)也支援4K顯示輸出,預計各種4K UHD的產品,將於2014年CES(美國消費電子展)大顯身手。
以面板廠商的布局來說,各家產品的趨勢紛紛朝向:1.高資訊內容(4K解析度)、2.高解析度、3. 3D、4. 具觸控功能、5. 新製程技術(氧化TFT、如IGZO銦鎵鋅氧化物)、6. 新顯示技術(如AMOLED)、7.可撓式(Flexible)、8. 曲面化(Curved)…等方向發展。
為4K而生 - 大尺寸平/曲面雙管進行新趨勢
在大尺寸面板部份,32吋以上面板可支援到3840x2160 (4K UHD)解析度,當今包含Samsung、LG、Sony、夏普、日立、Panasonic、東芝、群創、友達、華星…等品牌或面板大廠,皆有4K UHD TV的產品紛紛亮相。大家在2013年力推的4K電視產品,除了具備4K解析度之外,有些也提供3D和聯網等智慧型電視的功能。
至於價格從原本高不可攀,也下跌到親民的水準。例如大同發表的50吋4K電視,只要台幣5萬元不到即可擁有,而Senki Digital公司在美國Amazon的黑色星期五購物季,其推出的50吋4K TV,更下殺到只要新台幣2.5萬元不到,39吋4K TV更只要1.5萬元不到。因此2014年起,4K電視將提早進入平價時代。
至於新的曲面(Curved)電視部份,也將逐漸成為市場趨勢,因為曲面電視的弧形設計,能夠讓觀賞者從螢幕的左邊緣至右邊緣之視覺距離達到相等,減少離軸觀看時的影像失真度,可提供更寬廣的可視角度與寬闊的全景影像效果。賦予消費者最佳的視覺體驗。
日前LG、Samsung都相繼發表了OLED顯示技術的55吋UHD曲面電視,至於台灣的友達則發現不只OLED能做到曲面,其研發的a-Si TFT LCD(非晶矽液晶顯示器)也能做到曲面,使得Sony與中國的長虹等廠商也開始導入生產,預計將刺激2014年的曲面電視市場需求。
三星預估UHD TV將於2014年以5倍的市場成長速度爆發(Samsung)
為劇院而生 – 中尺寸21:9超寬型顯示器新趨勢
在電腦使用的顯示幕(Monitor)部份,近幾年也開始從標準Full HD的16:9 (1920x1080)轉進到16:10 (1920x1200)解析度,甚至開始流行21:9 (2560x1080),也就是所謂的UltraWide (超寬)螢幕解析度。
21:9最早是由Philips自2010年推出第一部21:9的Cinema TV時所提倡的新規格,這樣比例主要是針對HD(高清)影片來量身訂作的,因為一般螢幕在播放藍光電影時,都會有上下的黑邊,因為許多HD影片的影像原始比例為 2.35:1,而21:9的設計,跟電影院的超寬螢幕2.35:1相當接近,因此使用21:9的螢幕來播放高清影片,就能夠完整呈現出電影的原貌,不再有上下黑邊,或因為影像調整後所造成的比例失真了。
然21:9 Cinema TV直到今天只能在小眾市場上生存,不敵Full HDTV 16:9的市場主流。雖電視市場失利,但在顯示器市場逐漸成為趨勢,且21:9對面板廠商來說,卻可帶來最高的利潤,因為以同樣面板大小來說,16:9比16:10可多切幾塊,而21:9來切割的話,可獲得更多塊,不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獲利。
因此自2013年開始,廠商便推廣21:9的顯示器,採29~30吋的設計,價格1.5~2萬元不等,屬於高價位產品,適合美工或製片等專業應用,或喜好家庭劇院的消費者選購。
突破Retina – 中小尺寸筆電、平板顯示新趨勢
在中小尺寸的部份,Panasonic搶先發表全球首部4K的ToughPad,是一款採用Windows 8.1的20吋平板電腦,支援4K解析度並具備多點觸控功能。該“超大”平板售價高達6千美元,同樣主打利基市場。
不過20吋稍微大了些,中小尺寸的主流產品大多採用7~17吋,目前這些吋數的4K產品仍屬試樣(Sample)階段。如夏普推出的4K、 15.6吋IGZO顯示面板,可應用在筆電產品上,提供3840x2160 (282ppi)的水準。據悉蘋果在2014年推出的下一代MacBook Pro,有可能首先支援4K UHD解析度(到時候可能叫New Retina或4K Retina也說不定?!),成為第一部支援到4K的筆電。
另外,日商JDI已於10月發表全球最小的12吋4K面板,並於2014年開始量產。其面板的畫素高達365ppi、耗電力也只有目前面板的1/4、厚度可縮減至2mm,可應用到筆電、平板等市場,有助於2014年的4K產品的普及。
因此筆電市場中,許多廠商就算做不到4K (2160p)的等級,也推出超越Full HD解析度(也就是俗稱HD+、1080p+) 的產品。例如Google日前推出的12.85吋Chromebook Pixel,解析度便達2560x1700 (239dpi)。而聯想的IdeaPad Yoga 2 Pro為13.3吋筆電,解析度更高達3200x1800,為當今解析度最高的筆電。
至於平板市場中,在蘋果於2012發表的第三代iPad (9.7吋)首度採用2048x1536面板,便超越Full HD。由於蘋果意識到“螢幕大”已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趨勢,因此,據悉蘋果不只在下一代iPhone採用到更大的4.9吋螢幕,也有意推出12.9吋的超大iPad,搭配韓國面板供應商的Retina顯示面板,將可顯示到逼近UHD (3840x2160)的解析度,預計於2014年上半年推出,屆時有可能刺激筆電用戶轉去使用iPad的意願,再次衝擊HD+筆電的銷售量。
突破視覺極限 – 小尺寸手機顯示新趨勢
在手機部份,礙於目前小尺寸面板的技術,目前還做不到4K的水準,但做到1080p的能力已經綽綽有餘,市面上有超過20款以上手機支援1080p的解析度。
至於手機4K面板何時上市? 已知三星規劃於2015年推出4K的小尺寸面板,並具備可撓式設計,將可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等產品。
Reference: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 13&packageid=8033&id=0000361585_3ZO6JDYM7HDK7J6X46WF7&cat=20&ct=1
瘋啥:4K畫質曲面電視 如看窗外逼真
南韓科技大廠三星與LG(樂金)日前宣布,將於下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分別推出105吋「4K等級」的超高畫質(ultra-HD,UHD)曲面電視,解析度較HD電視還高4倍,螢幕畫面像從窗戶看出去一樣逼真。
劇院級寬螢幕
三星與LG的新款曲面電視螢幕皆為21:9的「劇院級寬螢幕」(CinemaScope)、使用LCD面板,解析度同為5126×2160,相較於HD電視的1920×1080解析度細膩4倍,但UHD影片目前非常少見,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價位也是考慮重點,但三星與LG均未透露價格。
◎編譯張渝萍
8K電視聲勢浩大價更高 夢幻電視何時入廳堂
在科技業年度盛事之一的2019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各家大廠展示琳琅滿目的新款電視產品,然而有報導分析認為,其中備受關注的8K電視仍像是不切實際的美好概念,距離入主一般家庭客廳之日,仍相當遙遠。事實上,此次CES最令人振奮的電視技術,都與解析度無關。
部分科技業分析人士認為,不斷追求大尺寸螢幕和超高解析度,就某種程度而言恐怕已是噱頭成份大過於實用,甚至還有人斷言,8K電視將無法引起大眾消費市場的興趣。
據USA Today報導,部分產業人士認為,2019年CES展幾乎只能感受到電視製造商迫切地展示出高解析度,指望HD或4K的愛用者能受到8K電視的吸引並為其買單,而沒有其他更具可看性或新穎的主打功能,如光碟、有線電視、或是連網等等。
根據The Verge記者Chris Welch分析,儘管此次Sony、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等大廠紛紛在CES 2019推出8K電視新品,但Welch認為,購買8K電視目前還是相當不智的行為,因為支援8K產品的影視內容仍十分匱乏,像是Netflix、Amazon Prime與Hulu等熱門串流平台都尚未支援8K影片。且對片商而言,投資8K影片的誘因太低。Welch指出,目前好萊塢影片就算是以4K畫質拍攝,但大多數後製還是以2K進行。
8K電視除了影視內容匱乏外,另一大問題則是,在一般觀看距離下,需要至少70吋以上的螢幕才能看出4K與8K影片的差異。也因此在此次CES展上,8K電視螢幕越做越大,如Sony推出98吋的8K LCD電視以及樂金推出88吋的8K OLED電視。
IHS Markit分析師亦直言,8K電視的出現恐怕並不會為消費性電子市場帶來任何正面刺激。除了實用度有待質疑之外,根據過往大眾消費市場的歷史來看,8K電視的價格與定位恐怕更適合傾向於購買奢侈配備的消費族群,而非一般普羅大眾的消費者。
Welch笑稱,會購買8K電視的客群,應該是口袋夠深且願意接受只有大自然紀錄片、無人機空拍影片等觀賞選擇的消費者。
展望未來的發展前景,8K電視的路線也存在著一種「可能步上3D電視後塵」的潛在可能性。約莫10年前,3D電視曾一度被視為可望成為消費性電子產業的明日之星,並獲得了許多製造商的支持;然而最終,3D電視並未成功被大眾市場廣泛接受。
三星與其他電視製造商則認為,人工智慧(AI)與畫質提升技術能使4K畫質達到猶如8K的效果。Welch認為機器學習與演算法確實有助於達到此目標,但目前為了提升畫質,砸下重金投資仍不值得,畢竟外界對於8K原生內容產製仍存在許多疑慮。
分析人士認為,消費者倘若無法在其原HD或4K電視清楚明顯地看到任何獨立像素,則升級至8K電視亦將不會為視覺上帶來任何顯著變化。相反地,為了要欣賞這類8K超高解析度,消費者還需要使用一個極大尺寸的螢幕。
儘管8K協會(8K)已於CES上宣布成立,要積極推展8K技術。然而,Welch認為8K所要面臨的障礙勢必較4K來得艱難,尤其是升級至8K需要大型螢幕才能發揮效果,而升級至4K只需要目前慣用尺寸的螢幕即可。此外,頻寬也是一大問題。在4K影片播放時都會遇到緩衝問題,更遑論是8K影片。
儘管如此,Welch指出,CES 2019仍有許多值得關注的電視技術。包括今年有許多旗艦機型升級至HDMI 2.1,可望提升資料傳輸量,為往後支援4K/120fps影片或8K/60P影片鋪平道路。除此之外,在CES上,除了TCL外的主要電視製造商,皆表示已支援蘋果(Apple)的AirPlay 2,Welch認為這是一大驚喜收穫。
另一大亮點則是Micro LED模組化電視。Micro LED具備取代OLED的潛力,不僅效能更高、畫面也更美,也沒有OLED螢幕老化的問題。且可依據消費者需求打造任何尺寸、解析度的產品。
最後,Welch表示,各家電視製造大廠雖然推出了一些令人驚嘆的8K產品,但這只是代表他們有這些技術,實際上不過整個產業界都還沒準備好,他奉勸消費者現在絕非入手8K產品的好時機。
無論任何一種受到聚光燈矚目的消費性產品是否曾一度躍升為媒體或市場焦點,能否在漫漫長路的大眾市場中長遠發展並建立出週邊生態系統,恐怕仍須經歷時間與主流消費市場的檢驗。
Reference: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id=0000551958_WV9L6AWZ4YG65S9BPAB01&ct=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