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為何看上這家隱身台中的工廠 空運可分解塑膠吸管到美國?

7月,台灣開始禁用塑膠吸管,但很多人不知道,美國星巴克從去年開始,從台中市太平區運送可分解塑膠吸管到美國,一度還因為時間緊急必須採取空運。靠著台灣科技公司的優越技術,西雅圖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禁用不可分解塑膠吸管的城市,搶救海龜。今年6月,台塑在股東會上宣布投資這家生產可分解塑膠吸管的公司,為何從星巴克、蘋果到台塑都看上了這家隱身台中太平鄉間的工廠?

走進銘安科技位於台中太平區的總公司,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衣服口袋插著綠色的星巴克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biodegradable plastics),手上拿著印上海龜喝珍奶圖案的塑膠袋,不起眼的鐵皮屋藏著台灣發展可分解塑膠21年的艱辛。

這個艱辛總算開花結果。2018年4月,美國星巴克找上了銘安科技。

距離西雅圖成為全球第一個禁不可分解塑膠吸管的時間只剩下3個月,在確認銘安科技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有美國及國際認證後,不顧空運吸管是連中間的空氣(體積)也要算錢,一支支吸管照樣從台中空運到了美國西雅圖,等於把吸管與台中太平的空氣一起運到西雅圖,目的就是趕上這場國際盛事,讓西雅圖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禁用不可分解塑膠吸管的城市。

運送過程同樣環保,蘋果也是客戶之一

為了提供包括星巴克在內的5,000家西雅圖餐飲業者所需,現在銘安改較環保的運送方式,從台中太平一個月產出50噸的吸管原料,透過海運到西雅圖,再由當地的吸管廠製作成一根一克的吸管,相當於一個月生產5千萬根吸管。

為何星巴克要越過太平洋到台中的太平找上銘安科技?

故事要從碩士論文就是研究微生物分解塑膠的黃建銘開始說起。

1985年,黃建銘成大化工畢業攻讀成大化工碩士,選了養微生物吃掉傳統塑膠的研究題目,希望找出訓練微生物吃塑膠,以解決塑膠萬年不解的難題。

沒想到,不管如何訓練微生物吃塑膠,微生物就是不買單,不吃就是不吃。黃建銘說,「當時一度想去改良微生物的基因,變成願意吃塑膠的微生物,但化工跟生物工程是隔行如隔山,基改念頭被迫放棄了。」

嚴格說來,碩士學位是拿到了,但養微生物吃傳統塑膠是失敗的。

後來,黃建銘取得成大化工博士之後,開始了化工專家的生涯,一邊在成大、修平技術學院教化工,一邊以協助別人研發塑膠原料及各種塑膠加工的技術維生。由於台灣是塑膠原料、製品王國,因此黃建銘有著不錯的豐厚收入。

創業初期產品乏人問津,連續虧損10年

1998年,黃建銘加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擔任主任,這是由政府與塑膠業者共同出資成立的研發機構,協助台灣塑膠廠商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以技術見長的黃建銘來到了適合他的位置。

當時全球已經逐漸意識到傳統塑膠不能分解造成的環境問題,禁用塑膠的呼聲已在醞釀,所以尋找替代品、研究塑膠分解成了國際潮流。黃建銘則重拾當年碩士的夢想,尋找分解塑膠的方法。

但這一次不再逼微生物去吃塑膠,在塑膠原料、塑膠製品行業練功多年的黃建銘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黃建銘說,「幾億年前,石油也是生物,主要結構也是碳、水、氧化合物,跟微生物喜歡吃的東西是一樣,為何不從傳統石化產業的塑膠中找出微生物喜歡吃的塑膠?」

而當時國際上也陸陸續續有類似的研究與方法在進行,台灣並不是唯一,其中包括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s)與生物基塑膠(Biobased plastics)。

而這只是銘安的一部分客戶,包括美國蘋果、好市多也是銘安的客戶。

黃建銘看到了未來,一頭栽進苦行之路,但時機未到,先推動塑膠中心與台灣食品大廠、塑膠原料大廠合作,開發生物可分解塑膠,但結果是無疾而終。

「剛創立的10年是年年虧損,常常是錢燒光了,就拿著股票找朋友、親戚幫忙認股,這邊五百萬、那邊一千萬的湊,有了錢再繼續投下去。」黃建銘說。本來他個人持股超過9成,在沒錢就賣股票的情況下,到現在個人持股只剩10%。

2010年溫哥華奧運,銘安由黑翻翻紅

2010年出現了曙光,那一年的冬季奧運在熱愛環保的加拿大溫哥華舉辦,地主國宣誓要辦一場環保奧運,其中之一是整場奧運要使用可分解的餐具。但餐具進了加拿大,檢測時才發現所謂的可分解餐具,其實是澱粉加傳統塑膠,表面上雖然會分解,但實際上是澱粉被微生物吃光了,但塑膠照樣留下來,最環保的奧運可能變成假環保。

溫哥華官方只好緊急尋找替代廠商,找上了有國際認證、又有供貨能力的銘安,要求銘安趕緊出貨。本來按照奧運會的規定,只有官方贊助廠商能在奧運會上露出品牌,但時間真的太急了,也不管銘安的產品有打上自家公司商標,就登上了奧運舞台。

這一仗打響了銘安在國際可分解塑膠界的知名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了銘安科技,吸引加拿大當地媒體前來採訪銘安科技,因此聲名大噪,開始有國際客戶陸續上門。

此刻,總算是撥開烏雲見明月,銘安轉虧為盈,黃建銘得到處租工廠來滿足市場需求。

推動國際認證,吸引星巴克上門合作

10多年來,黃建銘積極推動國際接軌與認證,年年辦國際研討會,還積極參加世界各國的可分解協會。除了台灣之外,黃建銘也是由澳洲、美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同類型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泛太平洋區生物可分解塑膠協會聯盟」 (Pan Pacific Bioplastics Alliance, PPBA)的主席。

這也是星巴克為何會越過太平洋找上銘安的原因,台灣製造不僅具有競爭力,又有國際認證。

然而,到底星巴克用的是什麼樣的吸管?黃建銘說,其實化工領域的文獻已經證明微生物會吃塑膠,例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醇丁二酸-對苯二酸鹽(PBAT),微生物都願意吃(分解)。

分解卻是這些原料的最大致命傷,「誰會想買一個一年後會壞掉的東西?」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黃國維問。所以根本不會有石化業者去大量生產沒有人要的PBS、PBAT。所以這些原料存在已久,過去很少人在使用。

這回到了石化工業近兩百年來的發展,石化業者、化工學者,甚至消費品者本身,不斷追求材質、性能的極致,例如又輕又堅固又耐用。

不過,經過不斷的研發、改良(聚合)、混合,雖然滿足了工業與人們生活的要求,卻變成了微生物不喜歡吃的東西。

化工博士ㄧ生絕學,搭上全球減塑浪潮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海龜鼻孔插上了塑膠吸管,PBS、PBAT本來被棄如敝屣,如今翻紅了。

再加上生物基塑膠PLA(聚乳酸)技術成熟與產量愈來愈大,兩種原料剛好可以互為搭配,而黃建銘也能駕馭這些不同材質的原料。

黃國維說,從可分解塑膠歷史看,第一代是塑膠加入澱粉,結果澱粉被微生物吃掉了,塑膠變成了塑膠微粒,問題還是存在。第二代是PLA,原料來自小麥、稻稈或玉米,雖然能夠分解,但PLA太厚、太硬,分解需要時間與特殊環境,因此能製成的產品也有限。

剛好,黃建銘多年來不斷研究不同原料聚合、加工,「我就像是廚師一樣,把不同的原料變成一盤好菜,如果光是PLA做成吸管就太硬了,可能弄傷嘴巴,加一點PBS剛好軟硬適中,又能符合可分解的特性。」這是成大化工博士終其一生的絕學。

不過,所謂的可分解塑膠,還不是非常完美,不能要求丟到海裡馬上就能分解,還是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最好是在堆肥的環境中。

如今,因為一隻海龜鼻孔插了吸管,讓全世界重視塑膠無法分解、海洋垃圾的問題。

今年6月,台塑投資銘安就是看上了這個趨勢,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說,六輕有生產PBS、PBAT的能力,投資銘安2.3億元,就是看上了銘安有開發下游市場的能力。

台塑能開發上游原料,雙方剛好成為互補,能善盡社會責任,又能開創新的商機、增加獲利。兩者搭配剛好讓台灣在全球減塑的浪潮下,有機會佔有一席之地。

最快今年底,銘安將從太平的鐵皮屋離開搬到中科虎尾園區,繼續生產各式可分解塑膠原料、製品,銘安因此成為台灣第一家跑到科學園區生產可分解塑膠袋、塑膠原料的科技業者,更有機會在全球搶救海洋的浪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網站)

Reference:  https://tw.news.yahoo.com/%E6%98%9F%E5%B7%B4%E5%85%8B%E7%82%BA%E4%BD%95%E7%9C%8B%E4%B8%8A%E9%80%99%E5%AE%B6%E9%9A%B1%E8%BA%AB%E5%8F%B0%E4%B8%AD%E7%9A%84%E5%B7%A5%E5%BB%A0-%E7%A9%BA%E9%81%8B%E5%8F%AF%E5%88%86%E8%A7%A3%E5%A1%91%E8%86%A0%E5%90%B8%E7%AE%A1%E5%88%B0%E7%BE%8E%E5%9C%8B-02000027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EVO 的頭像
    BENEVO

    BENEVO台灣部落格 之 科技應用。創新與分享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