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隨著蘋果將在iPhone 8放入3D感測功能(3D Sensing),吸引不少廠商投入3D感測產品布局。TrendForce預估行動裝置3D感測模組市場產值將於2017年出現跳躍性成長,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7年的15億美元,成長到2020年的14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09%。
 
布局3D感測晶片的廠商

其實,3D感測並非新科技,早已應用於微軟Kinect體感裝置,直到近期又應用在英特爾RealSense感測技術、以及聯想搭載Tango技術的Phab2 Pro智慧型手機。目前搶進3D感測廠商,有:英特爾的RealSense、Google的Tango、蘋果的Primesense,還有高通將聯手台積電、精材、奇景(Himax)等台灣業者,2017年底進入量產。除了可在明年大量應用在非蘋陣營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長期可望擴及無人機、自動駕駛車、及物聯網產業。同時,也拉抬供應鏈的零組件業者。

表一、布局3D感測晶片廠商
廠商 3D感測晶片 應用
Microsoft Kinect (定位追蹤)
Hololens (3D空間投影)
Kinect體感裝置、索尼Playstation VR
3D空間投影
Apple PrimeSense 搭載於iPhone 8
Intel RealSense 筆電能夠辨識人臉生物特徵
Google Tango 智慧型手機:聯想Phab 2 Pro、HTC
Qualcomm 開發中
Snapdragon Sense ID指紋辨識
將聯手台積電、精材、奇景(Himax)等台灣業者,預計2018年導入於Android智慧型手機之人臉辨識,可應用於行動支付。
3D超音波指紋辨識晶片解決方案,預計在 2017 年第 4 季開始送交 OEM 廠商進行評測,最快 2018 上半年產品問世。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整理,2017/9
 
3D感測供應鏈的零組件

3D感測系統包含4大零組件:光源、控制光學、影像感測器、韌體。
光源:常使用LED(發光二極體)或VCSEL(面射型雷射),傳統上可產生紅外線,能提供較佳精確度和效率;
控制光學元件:可降低韌體的運算負擔;
影像感測器:常採用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韌體:需要高速運算晶片來接收數據,並轉換成終端應用需要的格式。

至於,蘋果iPhone 8新機3D感測模組,主要涵蓋PrimeSense開發的結構光(光編碼)技術與時差測距(TOF)技術,將內建高功率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矩陣,並額外配備一個紅外線接收器的相機模組。

3D感測模組(結構光)包含一個發射器模組(Tx)與一個接收器模組(Rx)。相關供應鏈廠商,如下表:
表、3D感測模組供應鏈廠商
模組 零組件 供應商 代工廠
Tx模組供應鏈 高功率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 (VCSEL) Lumentum、IIVI
新加入:Philips Photonics、Finisar
穩懋
光環
晶圓級光學元件(WLO)與繞射光學元件(DOE) Heptagon、奇景光電(Himax)  
感測器封裝 奧地利微電子(AMS)、台積電、精材  聯均
Rx模組供應鏈 3D鏡頭 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學、新距科  
紅外線影線感測器 意法半導體  
濾光片 Viavi  
晶圓重建 同欣電  
模組組裝與主動校準對位 LG Innotek 致茂
宏捷科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整理,2017/9

結語

目前手機搭載3D感測,繼iPhone8搭載3D感測後,包括三星、華為等品牌廠商也表達高度意願,預期Android陣營將會跟進,行動裝置搭載3D感測模組將成為標準配備,並且也將成為明年(2018)擴增實境、虹膜辨識、臉部辨識、手勢識別、智慧眼鏡、無人機的一大應用。預估到2019年,隨著3D感測的其他應用發展更加成熟,推動另一波市場成長。

然而,OLED缺貨將影響手機指紋辨識滲透率。指紋辨識功能要成功隱藏在手機螢幕下方,必須搭配OLED面板,不過,OLED屬於自發光源,光源較弱,以一般室內光源照度約1,000Lux為例,OLED顯示屏下的光源會只剩下1Lux,相差1,000倍。當OLED光源很弱的情況,必須要在很模糊的狀態下辨識正確的指紋,形成技術難度和障礙。雖上述的問題可以透過演算法等技術去克服,假以時日終能挑戰成功,可是,OLED面板的缺貨也將影響3D感測的滲透率。
 
目前,3D感測應用主要鎖定行動支付、人臉辨識、裝置解鎖等應用及3D建模上。未來3D感測應用也將隨著更多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投入及模組成本降低,後續市場爆發可期。(1055字;圖1;表1) 


影片:3D感測辨識人臉iPhone 8新功能受矚目


影片來源:Youtube

 

Reference: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3762

 

3D感測 讓你的生活神進化

2017年蘋果iPhone X的問世及臉部解鎖技術,讓「3D感測」一詞成為關鍵字; 2018年,最具科技趨勢指標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3D感測大爆發! 當機器透過3D感測而有了「靈魂之窗」, 人類終可讓高智慧的萬物聯網協助我們生活得更便利、更省力。 新時代正馬力全開、加速到來,3D感測的關鍵技術與供應鏈,你不可不知!

一個如好萊塢電影《關鍵報告》般,一揮手能操控螢幕、走到哪都有攝影機掃描、還有無人車載著你穿梭行進的世界,很遙遠嗎?

美國時間一月九日至十二日舉行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顯示,這樣的科技,已是「現在進行式」!

CES開幕演講上,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先行暖身,以視覺和聽覺大秀,宣告二○一八年科技發展的重點仍是人工智慧(AI)、自駕車(Autonomous Vehicles)、AR/VR(擴增/虛擬實境)、物聯網和智慧家電。

沒錯!這些科技名詞都不算新鮮,但在隨後陸續登場的熱鬧大秀中,卻仍然能令現場觀眾驚呼連連,原因,就在於他們都裝上了這個關鍵小物:3D感測

首先,英特爾旗下以色列「自駕車之眼」Mobileye執行長夏舒雅(Amnon Shashua)笑容滿面搭著自駕車上台,因為有了3D感測,車輛才能精準測距、華麗登台,而不會一不小心撞向前方的科再奇或掉落台下。

接著,AI與真人樂隊同步演奏,台上的真人鼓手只拿著鼓棒擊打空氣,就能準確發出鼓聲,這同樣是拜四面八方各種不同的感測器對鼓手力度與角度的掌握;最後,甚至還有一百架迷你無人機,在場內如螢火蟲般翩翩起舞而不相撞,一舉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3D感測就像「科技之眼」

機器有了視覺,將更有人性

於是,今年CES的真正亮點,與其說是枱面上的主角,更貼切的,應該是宣告3D感測全面啟動時代來臨。會展現場,包括科技龍頭高通、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儀、聯發科、華晶科、鈺創等廠商,均展示3D感測解決方案及應用,AI巨擘輝達也攜手各大車廠,讓CES化身無人車「型車大展」。

圖片:取自英特爾影片

美參加展覽的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經理侯鈞元,斬釘截鐵地說,今年CES上最吸睛、且對人類衝擊層面最廣的技術,就是「自駕車、物聯網和AI,全都配備3D感測!」

因為有了3D感測,今年CES上的AI、自駕車和智慧家電和往年更顯不同:它們都有了更精準的視覺、能辨識遠近、理解方位、進行掃描,讓機器更像人類,能在路上、在家中、在工廠裡,幫助現實生活更安全便利。

什麼是3D感測?這個看似冷僻生硬的名詞,其實可將它想像成人類的「眼球」。眼球是由許多組織形成,例如虹膜、瞳孔、視網膜、視神經等,才能感光、聚焦、將形象轉換為訊號傳遞到大腦。而3D感測是由CMOS(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影像感測器、演算法、輔助感測效果的外部元件(如紅外線),以及主處理器組合而成。

圖片:Getty

侯鈞元說,目前3D感測分為可模仿人類眼睛的立體成像、iPhone用的結構光,以及飛時測距(ToF)三大主流技術,依據不同距離或需求,應用在機器人、自駕車或家電上;而3D感測被視為推進AI、自駕車、AR/VR、物聯網、智慧家電技術升級最重要的鑰匙!

圖片:Bloomberg

但事實上,3D感測並不是新技術,該技術從十多年前任天堂最熱銷的遊戲機Wii、微軟Xbox推出Kinect遊戲機就已現蹤,但當年都僅止於休閒娛樂應用。3D感測此時會成為關鍵字,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解釋,是因晶片運算速度已較十年前大躍進、AI成為了顯學,而3D感測能強化機器的感知,讓AI更有可能提早發生。

圖片:達志

各家旗艦智慧手機導入

帶動商機全面爆發

但除了晶片運算技術水到渠成之外,更重要的關鍵,還是在重量級產業的推波助瀾,也就是:智慧型手機旗艦機種預料將在一八年全面導入3D感測。這部分,首先來自於王者蘋果。

近八年來,蘋果其實一直默默布局3D辨識與AR/VR技術,二○一○年蘋果開始收購英國IMSense和瑞典人臉辨識軟體公司Polar Rose,一三年的出手更具代表性,就是收購以色列的3D深度感測辨識商PrimeSense,這家廠商不但就是當年為微軟研發出第一代Kinect而揚名國際的新創獨角獸,更是此次蘋果iPhoneX背後的技術根柢。

在PrimeSense之後,蘋果一五年又四度出手,分別吞下以色列鏡頭技術商LinX、德國AR企業Metaio、英國圖像辨識業者Perceptio、瑞士臉部動畫生成技術公司Faceshift,一六至一七年再購併美國影像辨識廠Flyby Media及以色列臉部辨識技術商RealFace。

上述動向,可看出蘋果發展3D感測技術的迫切與野心。蘋果七年磨一劍!一七年底終於推出有臉部辨識及Animoji的iPhoneX,庫克重申,AR會像智慧型手機一樣,不但具有革命性影響,也是蘋果的下一個大事。

數位影像方案商華晶科技董事長夏汝文認為,蘋果iPhone X推出3D感測不僅為了手機解鎖,實際目的是取得每個用戶的3D模型,這些大數據讓蘋果能建立數據資料庫,可自行研發或銷售Kit(套裝)平台給其他軟體公司,擴大AR研發商機及收入利潤。

有了每位使用者的3D模型數據,蘋果才能跳脫只靠硬體挹注營收的困境,讓所有產品舉凡手機、平板或筆電都能變身成軟體研發養分,「AR的應用很廣泛,」夏汝文提醒:「想像以後每個遊戲主角都能變成自己。」

台灣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元榮也說,雖然三星認為指紋解鎖仍是最好選項,但人臉辨識未來將是旗艦機必備選項之一,當手機硬體規格瓶頸越來越難突破,AR貼圖應用會是旗艦機吸引人的機會,「手機決勝點終將回歸到能否改變生活、創造好的體驗。」

iPhone X已經讓蘋果踏上了這條不歸路,安卓陣營勢必跟進,3D感測在智慧型手機的洪荒推力下,終於大步邁入爆發期,未來三星、華為等品牌旗艦機都計畫搭載人臉辨識較勁蘋果。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就說,今年推出的晶片都將支援AI及電腦視覺,以提供精確3D感測功能。IC設計廠鈺創董座盧超群也宣布推出3D感測新技術。

當晶片與軟體廠爭相以3D感測和AI運算為開發核心,3D感測終可進入「建立數據資料庫」元年。累積足夠數據後,3D感測的意義就不再只是「在AR或VR世界呈現立體影像」,而能進一步讓設備「意識自己所處環境,知道周遭發生了什麼事,這些事又代表什麼意義。」這一點,才是3D感測讓AI、自駕車、物聯網等產業「神進化」的關鍵一步。

當AI「長眼睛」⋯⋯

機器人說話不夠看,還能端茶送餐

在吳志毅的定義中,3D感測是「把人的眼睛放到機器人上」,使其與人類一樣可視物並判斷。而夏汝文則形容「這是一個巨大的革命」,「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就是眼睛,過去蘋果Siri或亞馬遜Echo都只有聽覺,但有了眼睛,AI就跨出加速發展第一步!」

AI需要強力的CPU(處理器)或開發出GPU(繪圖處理器)運作,造就了輝達(NVIDIA)的輝煌,但就像電腦昔日的發展趨勢,沒有人希望一台機器裝一堆處理器進行演算,會又慢、又笨重、又耗電,因此長遠發展趨勢是靠雲端、甚至往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靠攏。

有了3D感測,AI可望也從邊緣(edge)端就有感官、可建構認知、進行分析及處理,變得更即時、機靈、有效率。現在手機、家電等各種系統都在導入,「我相信明(二○一九)年會有鋪天蓋地的3D感測AI產品!」夏汝文興奮地說。

侯鈞元形容,今年AI語音助理是展場標準配備,網路巨擘Google首度來參展就是主打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亞馬遜的AI「Alexa」更是席捲全場。

專家形容,今年CES看點之一,就是:所有產品都會講話了!智慧音箱成為人類可與AI及時溝通,與智慧家電、車聯網和物聯網串聯並下達指令的核心。

「你想得到的所有家電都配備AI語音助理,從電視、冷氣、冰箱、音響、汽車車充、行車記錄器都有Alexa,滲透幅度遠超想像。」侯鈞元具象化形容滿場機器人盛況:「從沒頭沒腳的智慧音箱、有腳(輪子)沒手的類Zenbo(華碩出產的機器人)、有手有腳(輪子)的類Pepper(鴻海代工的軟銀機器人)等,到處都有AI的身影!」這些AI大多內建Alexa或是Google語音助理,而讓侯鈞元真正印象深刻的是,「有些更進化的機器人,就加入3D感測。」

「它們被用來負責導覽、陪伴、照護等,也有特殊用途如機場輸送或送餐,可以想見這些機器人若沒有3D感測就只能聊天,有了3D感測就可以『看』,未來可以幫你端一杯水。」侯鈞元說。

當自駕車「長眼睛」⋯⋯

感知測距,避開馬路三寶

AI語音助理有了3D感測,就像機器一下子有了耳朵、嘴巴和眼睛,可以觀測你的動向、執行你的指令。而3D感測結合語音助理(如Alexa)的未來,除了生活中的機器人,在汽車上,也許更快亮相!

例如這次CES展,日本豐田(Toyota)、美國福特(Ford)或BMW等車廠就野心十足,豐田今年將生產安裝Alexa的車,預計一九年將Alexa套用在所有車款,未來開車回家前就可先開好車庫或客廳的燈;豐田還說,將與亞馬遜、必勝客合作推出類似餐車的AI無人車,計畫二○二○年在東京奧運亮相。

吳志毅言簡意賅解釋:「自駕車需要測距,一定需要3D感測!」車子要看的不只旁邊的物件,還要看一百公尺外的狀況,遠中近都必須感知,因此舉凡光達、景深攝影機、3D感測鏡頭等都是標配,各感測裝置可互補。

因此,除了AI,這些年來CES展也越來越像「車展」,英特爾讓自駕車開上台宣示不缺席,輝達更氣勢如虹,一口氣宣布與超過三百二十家企業合作開發自駕車,知名車廠福斯(Volkswagen)、美國自駕新創公司 Aurora、全球第二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德國ZF、中國百度及美國Uber等各國龍頭爭相合作,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說:「未來每輛新車都將具備語音、手勢、臉部辨識與擴增實境功能的AI助理!」

因此,輝達就主打「NVIDIA DRIVE IX智慧體驗平台」,應用在自動解鎖與開門的臉部辨識、提醒駕駛車外環境潛在危險、利用手勢辨識進行操控、追蹤注視方向發出駕駛分心警示。美國自駕車獨角獸Quanergy則與博世(Bosch)、奧迪(Audi)、福特(Ford)合作,證明固態光達感測元件將提高自駕車感知,讓行車更安全精確。

福特、豐田、福斯則展出特殊用途無人車,如送披薩,「這在美國需求極大!」侯鈞元笑道:「送物品的多元自駕車,肯定也是五年內研發重點。」

穩懋總經理王郁琦則用「貨車拖鋼筋」解釋3D感測價值:傳統汽車測距多用微波,角度小、解析度低、易錯估風險,「可以想像一台貨車拖著鋼筋,有一根長長的鋼筋延伸出來,但傳統的微波無法感知,只有3D感測光達技術因測距廣、解析度高,才能及時預警,這就是為何自駕車要必備3D感測。」

侯鈞元預期第五級全自駕車五年內可上路,「實現速度比過去預期更快,而自駕車的發展將衝擊城市交通形態以及人類生活樣貌!」

當物聯網「長眼睛」⋯⋯

無人工廠、商店變成日常

工廠也不例外。吳志毅預估最快全面導入3D感測的是工廠,原因是目前組裝線上的機器手臂沒有完整視覺,有的只在固定位置抓取物件,但有了3D感測,機器手臂就能自主找到物品並移動、甚至可思考要用哪個角度去抓取,讓工廠更智能有效率。

吳志毅說:「這是趨勢,目前海內外有七至八家高科技工廠都在跟工研院洽談,但我相信想做3D感測智慧工廠的企業,比這多十倍都有可能。」吳志毅預期兩年後就會出現全3D感測智慧機器人運作的無人工廠,且人力成本愈高的國家愈可能率先出現。

吳志毅的想法絕非空穴來風,鴻海就計畫以機器人大軍取代密集勞力。董座郭台銘上月(二○一七年十二月)接受中國央視專訪時明確表示,鴻海的思惟是發展「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這是智慧製造的核心,「未來二十年我們流水線(生產線)的工人會消失,但重要的不是哪些職業會消失,而是你能否適應環境的改變。」

鴻海目前已有五座無人工廠,由自製的Foxbot機械手臂「上工」,甚至連iPhone X都已借助Foxbot提高產量。但郭台銘期待機器人大軍更聰明,故默默布局視覺相關技術。

舉例而言,鴻海近年加碼投資以色列雙鏡頭科技廠商Crephotonics、美國光場相機技術新創公司Lytro、美國3D快閃光達技術新創公司TetraVue、中國最大臉部辨識獨角獸曠視科技、以及美國科技巨擘Google人工智慧計畫Google Brain前負責人吳恩達,所成立的新創公司Landing.ai,全面搶攻人臉辨識、VR、相機光學、光場技術、機器視覺及自駕車3D光達技術。

曠視執行長印奇透露,公司要「先讓機器看懂世界,再讓機器真正思考」,他們正為鴻海開發新機器人,可為產線節省一個人工步驟。

吳恩達也說,公司已建立一套電腦視覺檢測系統,第一個合作夥伴就是鴻海,雙方去年七月就啟動合作,「AI可被訓練得比人類更精確、更快且全年無休。」吳恩達在官網影片裡信心滿滿:「AI將改造整個製造業!」

海內外大咖一致看好3D感測的大未來,外資也抱持同樣態度。摩根大通、瑞銀、花旗、德意志、野村等多家外資都出具3D感測報告,視其為科技發展重點。摩根大通更提出數據證明其3D感測供應鏈產業指數(3D Sensing Supply Chain Basket)自一七年年初至十一月底的投資表現,勝過費城半導體指數五五%。

外資唱旺後市

3D感測將成科技發展重點

摩根大通說,雖然3D感測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蘋果未來兩年的手機前置鏡頭都將配備3D感測、安卓陣營今年下半年也將導入,預估二○二○年智慧型手機3D感測模組產值將較一七年增逾二十七倍,達一百五十億美元。

不只手機需求龐大,匯豐更明言3D感測將衝擊各類產業,從手機、AR、工程建築設計、現場探勘、航空國防、醫學或整形外科,若關鍵零組件成本下降、性能提高,3D感測將像九○年代的PC市場一樣大幅增長;而PC最鼎盛時期產值高達兩千多億美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一份3D感測供應龍頭Lumentum研究報告,認為3D感測將在二○二一年以前成為AR/VR及自駕車必備組件。綜觀各報告說法,可知3D感測手機模組目前產值雖僅百億美元,卻是AI、智慧型手機、AR/VR、自駕車、物聯網六大產業合計產值上兆美元,不可或缺的發展之鑰。

圖片:Bloomberg

這些趨勢都將帶動鏡頭用量提升,此次英特爾在CES展場登台的自駕車甚至一口氣配備十二顆鏡頭,這也因此讓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重申,目前以全塑玻璃搭配自動變焦,以因應手機3D感測,或G+P(玻璃+塑膠)混合鏡頭的相關車用訂單,公司「都有在談」。

面對未來長期需求,林恩平持續獵地,為擴產做準備,去年中已斥資一○.三六億元購入台中西屯區工業區多達四千一百多坪的土地,今年將動土興建,仍以鏡頭製造為主,可見他對未來需求的樂觀。

台廠技術黑馬突圍

穩懋、同欣電、精材大放光芒

此外,亞洲光學因擁有玻璃鏡頭技術,被期許在3D感測上有所發揮,董事長賴以仁更信心滿滿,說亞光布局多年G+P複合技術,可利用玻璃耐熱特性,將雷射光由點變為平行光,亦可提升既有ToF技術,透過雷射測距儀應用掌握車用、無人機商機。

「雖然蘋果只用在前鏡頭模組,但未來將擴增至AR/VR、智慧家庭、安防監控等,應用空間無限寬廣!」賴以仁甚至大膽預言:「電影《鋼鐵人》中,小勞勃·道尼用雙手與虛擬按鍵成功設計出鋼鐵人的電影場景,有機會真實呈現在現實社會。」

除了鏡頭廠,3D感測不可或缺的紅外線發射端與接收端,有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封測廠精材等公司布局身影,亦有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穩懋、陶瓷基板供應商同欣電等技術黑馬突圍而出。

穩懋是蘋果十周年旗艦機iPhone X的3D感測系統供應商Lumentum獨家代工廠,能見度大增、業績也亮眼,去年股價大漲兩倍以上,成功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

穩懋董座陳進財笑道,「現在只是一個開始,技術繼續進步,需求也會增強,3D感測就像飛機正要起飛!」公司因此今年持續擴產,VCSEL(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產能勢必增加。

凱基證券則預期:一八年蘋果新機都將配備3D感測,其紅外線接收器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的晶圓重組訂單由同欣電負責,同欣電因此擁有長期市場潛力;同欣電總經理呂紹萍也曾言,3D感測會是今年成長主力。

熱鬧的CES雖已落幕,廠商的競合卻正要開始。這是一個需要鏡片、鏡頭、模組、光源、處理器與演算法等軟硬體組成的隱形結構,卻是建構機器靈魂之窗的關鍵。

當機器睜亮了眼,未來所有物件都得以辨識、聯網、進化,人機互動、智慧生活不但會是日常的真實,也將使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有趣。

Reference:  https://www.smefast.org.tw/3d%E6%84%9F%E6%B8%AC-%E8%AE%93%E4%BD%A0%E7%9A%84%E7%94%9F%E6%B4%BB%E7%A5%9E%E9%80%B2%E5%8C%96/

 

3D 感測搭上 5G,預估將帶動 2021 年 VCSEL 總產值達 18 億美元

根據 TrendForce 旗下光電研究處表示,今年初原預估將有 10 款以上高階機種可能採用 3D 感測方案,有望帶動 3D 感測用 VCSEL 總產值(註)至 14.04 億美元,然而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重挫全球手機出貨表現,加上近年印度消費市場拉升中低階手機的需求量,進而減緩手機品牌廠推動高階機種導入 3D 感測方案的速度。推估 2020 年行動裝置(手機與平板電腦)搭載 3D 感測用 VCSEL 總產值將下修至 12.07 億美元,年成長 12%

TrendForce 分析師吳盈潔表示,目前 3D 感測為手機品牌廠旗艦機在規格競賽中的重要指標,主要應用於後鏡頭,功能包含測距、圖片虛化效果、3D 物體辨識、空間建模與擴增實境,未來將進一步搭配 5G 傳輸功能,成為高階機種的標準配備,預計 2021 年 3D 感測用 VCSEL 總產值將上看 18.42 億美金,年成長達 53%。

現下 3D 感測主要供應商為 ams、Finisar、OSRAM、II-VI、Lumentum、Sony、全新、光寶、宏捷科、穩懋等。目前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的 3D 感測方案,包含結構光、飛時測距(ToF)、主動雙目視覺等功能,其中飛時測距使用範圍廣泛,且具有反應速度快、辨識範圍大等優勢。

目前蘋果(Apple)與三星(Samsung)已分別在 iPhone、iPad Pro 等產品,以及 S20+、S20 Ultra 5G 等機型採用飛時測距功能,直接式飛時測距更具備省電的優勢,未來若結合 5G 傳輸,以擴增實境搭配手勢控制,將進一步強化互動式體驗效果。另外,3D 感測方案也可透過擴增實境進行室內陳設,或做為房屋改建、空間增建的設計基礎;甚至進一步與遊戲整合,預期將有機會透過異業合作帶來另一波商機。

註:以 3D 感測模組中計算整體紅外線發射器 Transmitter;TX 為主。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ference: https://technews.tw/2020/09/01/3d-sensing-5g-vcsel-20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