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美以及韓國文創產業來看,台灣還只是停留在「用文化做生意」?

什麼是文創?台灣文創產業園區發展已10年,但文創園區是否真的有「文創」?「產業」又在哪裡?

前陣子台灣的「文創」引發諸多討論。

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批評華山、松菸、三創數位生活園等是「台北假文創園區群」,開啟一連串對文創與文創產業園區的討論。有人批評華山只有「餐廳加餐廳加餐廳」,松山文創園區多次遭點名過於商業化,北市議員高嘉瑜更爆料,松菸文創辦公室14樓的「文創會所」一晚租金要價76萬元,已淪為上流社會開趴的場地。

自2002年政府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至今已10餘年,現在「文創」一詞充斥在你我周遭,但究竟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園區又是什麼樣貌?該如何治理?又如何讓創意人口發展?

「文創產業」的起源與發展

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內閣最早在1997年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首創籌設了「創意產業籌備小組」,針對文化與創意面進行產業發展政策。

英國定義創意產業是「結合創造力、技術和天賦,有潛能利用智慧財產來增加財富和就業的產業」,範圍包括了13種產業:建築、工藝品、設計、古董、時尚設計、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廣告、電影、媒體及電腦遊戲出版、軟體及電視廣播影視。

這樣的發展脈絡是在「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概念之下,著重在文化商品、文化服務對於區域經濟所能發揮的功能,也就是發展真正能夠獲得收益、增加就業機會的相關領域。工黨上台之後開始盤點全國創意產業產值,1998年推出創意產業盤點報告(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確定新的經濟發展方向,用全面的數字證明並調整經濟路線。

2008年英國創意產業市場總值已達約1,050億英鎊,在過去10年當中成長2倍。佔英國GDP的7%,英國文創產業已經成為僅次於金融業的第2大產業,就業人數則是第1大產業,扮演著經濟火車頭的角色。

而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後,世界各國都面臨經濟局勢的重大考驗,如何透過文化創意的運作,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規模產值,也成為各國政府的政策方向。

1980年艾文.托佛勒將經濟發展進程劃分為第1波「農業革命」、第2波「工業革命」、第3波「資訊革命」。郝明義曾撰文表示,或許一個以「文化」資本來帶動「第4波」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

有創意經濟之父美譽的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在2007年訪台時表示,1990年代創意經濟的成長,是服務業的2倍,是製造業的4倍。目前全球創意經濟的年產值,約為3兆美元,若以7%的年成長率進行保守估算,到2020年將達到8兆美元。

在全球創意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下,英國、美國等創意產業發展強國更延伸討論到各個面向,關心各個產業的「創意強度」(Creative Intensity))「創意階層」(Creative Class)

在理查德‧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創意階層的崛起》書中指出,在經濟領先的歐洲國家,創意階層佔就業總人口的25%至30%。在美國,整個創意產業的薪酬佔全美所有產業薪酬的將近一半(1.7萬億美元),相當於制造業和服務業薪酬的總和。由此可知,整個創意產業的經濟影響力是相當巨大的。

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整個世界的社會和文化價值觀。每個人在某些方面都可以是一個「創意者」。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我們願意施展的創意潛能,只要發揮得當,這些創意就會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Photo Credit: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Flickr CC BY 2.0

台灣的「文創」怎麼來的?

而台灣的大眾熟悉的「文創」指的是「文化創意產業」,最早由行政院於2002年5月依照「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所提出定名。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辦公室目前定義,是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英國所定義的「創意產業」前又再加上了「文化」。把「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 )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結合成一體。另外還提出一個同心圓模型──位於核心的叫做「文化」,第2圈叫做「創意」,第3圈叫做「產業」。

台灣的同心圓的模型援引自澳洲學者大衛˙索斯比(David Throsby)提出同心圓模型(concentric circles model)。他將文化創意產業劃分為3圈同心圓。最內圈的「核心產業」為具有創造性藝術的產業,如:音樂、舞蹈、文學等;向外擴展的是藝術成分較低但具有高度文化意志的「支援性產業」,如書籍及雜誌出版、電視及廣播等;最外圈則是「週邊性產業」,如廣告、觀光等。

同心圓模型


台灣在「文創」的各種討論中,「太商業化」、「假文創」的批評或許也是衍生自對此同心圓模型的理解不同。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兩岸文創促進中心執行主任潘罡批評,台灣的同心圓模型並沒有正確定義位於核心的「文化」到底是什麼東西?

就連大衛‧索斯比也不敢定義這些創意藝術就是精緻藝術或高雅文化,但台灣卻錯把文化視同創意產業的源頭,因此台灣文化藝術工作者指責政府既然要提倡文化創意產業,首要職責就是扶植文化藝術。結果原本的產業政策,被扭曲為文化藝術補助政策。

台灣的文創產業園區

台灣在2009年,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政府6大新興產業之一,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旗艦計畫」,期望推動產業創新的力量。其重心放在政府拔尖(如旗艦計畫)與友善環境的塑造上,試圖由上而下以政府的力量,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其中,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最能展現其現象。

文化部從2003年開始將台北、花蓮、台中、嘉義等酒廠舊址及台南倉庫群5個閒置空間規劃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並提出幾項遠景:表演藝術產業化、多元創意的開發、經濟利益的形成、華語生活圈的藝術生產地。

台灣文創產業園區發展已10年,但在各界討論中,5大創意文化園區一直有些疑慮與爭議:無建構下游產業鏈的具體對策、地方政府缺乏主動性、民間部門參與不足、以及開發商對於文化性投資積極性不足等。

漢寶德在專書《文化與文創》中指出,政府單位從上至下對於文創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用文化做生意」而已,他說:「既然有這樣的看法,又何必大張旗鼓在文化部成立單位主管呢?只要到處開餐館、咖啡館就以符合文創的目的,實在不勞政府費心了。」

那麼文化園區如何能成為展演場地、生產場地、公民與產業互動?如何成為都市活化及社區重建的催化劑?如何輔導培植未來創意與藝術人才,還能同時成功引入商業機制帶動更多文化產值?或許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各種文化園區、創意基地等空間的經營與運作來反思。

韓國民間的力量:坡州出版城與HEYRI藝術村

遠流出版董事長、華山文創園區經營者王榮文曾盛讚此園區:「更增加我對韓國人為促進一個單一產業集體繁榮所做的努力的嚮往。」

這是在韓國的坡州市2個著名的文化聚落:坡州出版城與Heyri藝術村。它們的共同特色,就是全由有理想、敢作夢的人,靠著民間發起力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而在創意經濟的概念下,它們也是發展具備完整上下游生產鏈產業結構的最佳例子。

坡州出版城整體規劃是由出版城文化基金會(Bookcity Culture Foundation)負責。其設立宗旨是推動出版文化的發展、促進流通結構的優化和實現現代化。坡州出版業園區目前佔地158萬平方公尺,是出版産業的發展基地,也是精神文化創造的園地

但其實這塊區域過去屬於軍事管制地,所有建築物限制不可超過5層樓高,全是一片荒蕪之地。80年代末期,韓國出版界一片慘澹,原本經營「悅話堂」出版社總經理李起雄於1989年發起計畫力圖改變大環境。在沒有政府支持、主導下,集結了上百家公司加入,全由民間集合力量促成。從組成協會、整合各家公司需求與投資計畫,到後來1994年政府才認可、確認可用土地面積。

政府參與之後,開始協助提供各種補助支持,讓進駐廠商享有前5年免稅、後3年50%的稅負減免,還可申請長期優惠利率貸款,讓出版相關廠商更加願意搬遷至此,蓋起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除了是成功的出版產業聚落,也致力於提高市民的關心度和參與度,並且將書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園區。

坡州

在坡州城附近的HEYRI藝術村也是一個擁有完整產業鍊的聚落。如同坡州城,HEYRI藝術村也由民間發起,1998年由多位藝術家發起,從物色藝術村地點、土地開發整理,到2003年才正式建設。

如今,HEYRI藝術村佔地有15萬平方公尺,近380個廠商進駐文化藝術園區,包括畫家、音樂家、作家、建築家共同參與建造工作室、美術館、博物館、畫廊、公演場所等。HEYRI藝術村是國內外藝術作品展示的空間,也是各種藝術節日的空間,也是促進國內外藝術交流的場所。

HEYRI藝術村並非單純的藝術園區,還是一個藝術産業中心,文化藝術産品得到生産、加工、展示和傳播,並得到交易和銷售,進而,實現了從生産到銷售的一體化。這種産銷一體化的機制為藝術産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坡州出版與Heyri藝術村皆屬於民間機構,主要經費都必須自行籌措。但韓國政府於1999年通過文化產業促進法,並募集文化產業振興基金(Culture Industry Promotion Fund),提供新興文化產業貸款。坡州出版、Heyri藝術村及這兩個產業群聚內的廠商均可向政府貸款,取得資金協助。

而後韓國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等多部法律法規,涉及到創業投資、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促進就業多個文化產業領域。2001年,還專門成立了系統支持文化產業的專門機構──「文化產業振興院」。此外,政府每年還會撥出500億韓元的文化產業基金,主要用於人才培養、創業企業金融扶植以及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推廣的支持。

雖然初期是由民間發起,但政府在兩個群聚發展的後期,扮演了支援性角色,提供各項支援群聚創新的基礎建設,因此坡州出版城與Heyri藝術村才得以有更厚實的條件,能進行互動與連結,成為相互滋養的群聚關係。

有三個關鍵因素促成了坡州出版城的成功,包括:政府相關政策與法規的支持、群聚內企業的互動與連結及群聚內企業本身具備專業能力。而群聚內所提供的複合式消費與體驗活動,對群聚的創新發展有加乘效果。將生產與消費活動於同時、同地進行,透過生產與消費的複合式功能,提升群聚的經營效率。

從草根「佔領」開始的美國AS220創意基地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在地城市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存策略,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而文化發展與都市發展的關係越走越近,許多老舊空間或歷史建築進行活化、改造,成為文化工作者的新天地,美國的AS220創意基地是個極為成功的例子。

AS220在1985年創立於美國羅德島州首府普羅維登斯。羅德島州的普洛威頓斯是一個小城,只有18萬人口,位於紐約和波士頓中間,擁有全美兩間頂尖藝術設計學院。AS220是個提供給藝術家或表演工作者的空間,無論視覺藝術、舞蹈、寫作或其他形式的文化藝術都可以在這裡進行實驗性的發揮。



Photo Credit: Nadya Peek CC BY 2.0

其實AS220是從「佔領」開始。80年代普洛威頓斯整個城市經歷後工業化蕭條,在那近乎荒廢的市中心,AS220佔領了某一棟舊建築,在裡面舉辦演唱會、劇場表演、展演活動,後來發展愈來愈大辦了藝術節甚至引來市長關切。從草根運動經營占屋10年做到市長支持協助AS220貸款,直到1992年,才真正擁有了第1棟屬於自己的空間。

從剛開始只有1間展覽場、7間錄音室和1個表演中心,20幾年來至今已經拓展到擁有3棟房子。AS220根本的價值是「平價空間(Affordable place)」。從最基礎的展覽空間(有3個展廳)、工作空間(包含印刷廠、多媒體實驗室、數位攝影棚、黑盒子劇場、排練場、錄音室等),到居住空間,全部都是以平價為原則。

3棟建空間規劃的共通原則是:1樓是展間、店面出租加上餐廳聚會空間。地下室有排練場。2樓是教室與工廠。3、4樓是藝術家的廉價住宅兼工作室。AS220試圖經營的是一整個生態系,餐廳或展間可以支持基本營運,練習間與展演廳提供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廉價的住宅則可以提供給經濟較不寬裕的藝術家。

AS220可說是都市活化與社區文化藝術發展的最佳案例。每年,AS220會服務超過1000位藝術家。還有AS220 Youth與當地青少年團體合作,支持、輔導當地14歲到21歲的青少年學習創意寫作、舞蹈、音樂或攝影等,每週提供約20多堂免費課程。

政策上有具體落實在所有藝術交易不課稅和諸多配套,2014年11月,羅德島普選投票通過發行創意與文化經濟公債的提案,總值高達3500萬美元,以整建與資助藝術和文資保存空間。包含AS220在內有9個相關表演藝術機構正式名列資助名單當中,這些機構至今已經創造了1900個工作機會,和每年1億5000萬美元的經濟規模。

AS220逐漸成為在市中心反仕紳化的力量,更因為握有建物和社群,在市政發言上擁有截然不同的影響力。經營至今和6任市長交手。除了在地政府之外也積極接觸國家層級的相關資源,與許多和公部門、法務還有財經界對話、徵求支持。

長久下來,他們透過實務與成功案例建立出自己的空間論述,更甚至實際影響美國政策。2013年,羅德島州立法通過成為藝術州,未來政策走向將繼續推廣整個州的文化藝術發展。

對照英國、美國、韓國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方式,大多採由下而上,政府少干預,但解決政策、法令並協助經營團隊無法解決的問題,將資源挹注在友善環境的創造與經營,滿足產業的需求。並將創意塑造為國家發展核心,使創意產業成為風潮、帶動國家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台灣的文創園區大多具備獨特的社會與歷史價值,非常適合作為文化教育,建構在地文化認同的基地。文創園區應該重視經營策,思考誰有能力經營?誰是真正可以提出文創培育的單位?如何輔導藝術家、維護文化藝術的多元發展?如何建構創意產業的上下游生產鍊?

正如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所說,台灣需要重視「以文化創意為特色的產業」,如出版、音樂、表演、電影,也需要激勵「從文化中尋找創意的產業」。這不僅涉及台灣經濟是否能轉型與升級,甚至事關我們的存在。

我們也都應該思考,期許「文創」不再只是掛在嘴的口號。正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所說,不管是文創、文化或任何演出,到最後應該落實到生活之中,變成空氣、講話的方式、應對進退。

Reference: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9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