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失敗更成功!為何亞馬遜耗費 1.7 億美元做手機失敗,貝佐斯卻依然開心?

矽谷有著較其他地區更自由的創業風氣,這無所畏懼的心態背後,是矽谷對「失敗」強大的包容心。

亞馬遜「硬」軍大潰敗

我先來給你講一個亞馬遜矽谷團隊的故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亞馬遜就成立了一支小的硬體團隊,叫作 Lab126,也就是著名的 126 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當年就座落於矽谷核心腹地的帕羅奧托市(Palo Alto)。說起來,126 這個數字也很有意思,A 代表著數字 1,因為是英文當中的第一個字母,而 Z 則代表著 26,是最後一個英文字母,合起來的 126 就代表從 A 到 Z,從始而終。這恰好也和亞馬遜的公司 Logo 的創意相呼應。還記得亞馬遜 Logo 下面那個笑臉吧,就是從 Amazon 這個單詞的A連接到Z。

電商龍頭亞馬遜
 
亞馬遜 logo 上的黃色微笑曲線,也隱含著著從 A 到 Z 什麼東西都買得到的意思。
圖片來源:

從設立之初,Lab126 就切合亞馬遜「為提高人們閱讀體驗」的願景而努力著。到今天,它已經在矽谷成長為擁有千名員工的大型創新和研發組織。它歷史上推出的第一款硬體,也是亞馬遜代表性硬體產品,就是 Kindle。經過三年的努力,2007 年 11 月,Lab126 首款硬體設備Kindle電子書成功上市,同時發布的還有 9 萬本電子圖書。推出僅僅 5.5 小時以後,Kindle 就全線售罄。以後的各個升級版本的 Kindle 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這就給了亞馬遜繼續進軍個人消費電子領域的信心。但是,Lab126 前進的路上並不總是順利。

2014 年 6 月,亞馬遜宣布正式推出智能手機 Fire Phone,由富士康代工,在美國、英國、德國市場發行。但發布後,Fire Phone 馬上就被各大科技媒體評論為「大失敗」。評測者甚至給出「過目即忘」、「平庸無奇」這樣的字眼,而產品評分也跌了不足三顆星。僅過了一個月,亞馬遜就將 Fire 手機的營運商簽約定價從 200 美元大幅削減至幾乎免費的 0.99 美元。

Fire Phone 在功能上沒做錯任何事,但也沒有做出非常驚喜的功能。唯一能被科技媒體圈點的,似乎也就只有「動態視角」顯示——手機螢幕在各個角度下查看,可以呈現不同的 3D 渲染效果。這樣一款平淡無奇的手機,顯然無法和谷歌、蘋果、三星等場上玩家競爭,並突圍這個已經十分激烈的手機市場。半年後,2014 年 12 月,亞馬遜 CEO 貝佐斯(Jeffery Bezos)走上 BI Ignition 的舞臺,公布僅僅在過去的第三季度,Fire Phone 就給亞馬遜造成了 1.7 億美元的損失。雖然他依然表示對 Fire Phone 抱有信心,但在半年後的 2015 年夏天,Fire Phone 還是被亞馬遜停產,手機專案正式停止。

就在媒體為亞馬遜數億美元的損失而深感遺憾的時候,貝佐斯卻表示他其實不在乎,而且覺得這樣的努力十分值得。而事實上,類似地,亞馬遜為這樣的大型賭注已經花費過數億的代價。 也正是勇於擁抱這樣的失敗,亞馬遜才最終迎來了各種其他專案的巨大成功,例如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服務、Amazon Prime 會員等。

事實上,Fire Phone 的失敗也確實成為亞馬遜後來專案的「成功之母」。如果沒有 Fire Phone 階段積累下來的觸控螢幕硬體開發和供應鏈及生產經驗,後來的亞馬遜 Echo 智慧音箱也不會取得成功。同時,專門的安卓訂製系統 Fire OS 也沒有被浪費,雖然 Fire Phone 不再使用,但它成為亞馬遜後來智慧硬體設備的操作系統。如今,亞馬遜借助這些經驗,正向著智慧家居和物聯網領域大步邁進。

這就是,敢於擁抱失敗的力量。

piotr-cichosz-vLpO7F3iAyA-unsplash
 
Amazon Echo
圖片來源:Piotr Cichosz on Unsplash

失敗是必需的

「在矽谷,失敗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個必需品。」

這是美國《連線》雜誌(Wired)對矽谷「包容失敗」文化的經典評論。對失敗的寬容態度基因,從風險投資人蔓延到大學教授,從企業主延伸到普通雇員,就這樣,滲透到矽谷的每一個人的細胞裡。這裡, 人們更注重你是不是有創新的想法、有敢拚敢闖的精神,而不怕你在努力中失敗。甚至,大家會覺得失敗是一件值得慶祝的驕傲事。

每年,矽谷甚至會舉辦 Failcon「失敗峰會」,邀請各個領域創業失敗的人上臺講講經驗。要知道,如果你失敗得不夠大,影響力不足,還不能上臺呢。例如 2009 年走上講臺的就是 Paypal 的聯合創始人麥斯.列夫欽(Max Levchin),他在把 Paypal 做成世界級的支付平台之前,失敗了無數次。他說:「失敗?我可以明天立即失敗,但是我並不在乎。我甚至,此時此刻就正在失敗呢!」可見他的樂觀態度。他還建議人們,對一件事情開始第一次努力的時候,可以在心底裡告訴自己,這是第「負五次」嘗試,來給自己更多次的嘗試和失敗的機會。藉由這樣的失敗總結大會,人們可以學習前人寶貴的經驗教訓,以便下一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直接檢索「失敗案例庫」避免重蹈覆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在 2016 年於中國進行演講時說過,「寬容失敗」的文化是其他地區想要比肩矽谷所需要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相比其他兩個條件——科教基礎、金融服務,這第三點可能更難達到。例如日本不缺少科技,也有全球頂級的金融系統,可是日本沒有本土的頂尖互聯網科技企業,對失敗的不能容忍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或者影視作品中看到,一個日本人因為自己的過錯造成整個公司產生巨大損失,以後這個人就再也抬不起頭來了,甚至以死謝罪。這樣對失敗的不寬容,也造成了人們不想要背負風險而努力創業。而華人社會對「失敗」的容忍還能做得更好;到今天,還是有很多年輕人的家長只給孩子們幾年的時間在大城市打拚,一旦年輕人在工作或者創業不順心的時候,馬上就會迫不及待地催促他們趕緊回老家。

正是矽谷這種鼓勵嘗試、不怕失敗的文化,才讓整個矽谷的人們都可以無所顧慮地創業,也造就了這個全球最強的創業生態圈。 現在,矽谷活躍著超過 1 萬多家新創公司;雖然從 2015 年開始,隨著矽谷地區生活成本的連年攀升,新創公司數量有所減少,但是,那些頂級的一流新創公司依然選擇矽谷。可以說,在矽谷人人都不怕創業、敢於創業。

krakenimages-376KN_ISplE-unsplash
 
矽谷這種鼓勵嘗試、不怕失敗的文化,讓整個矽谷的人們都可以無所顧慮地創業。
圖片來源:krakenimages on Unsplash

當然,不僅在新創公司,大公司也同樣不怕失敗、鼓勵創新,從上面亞馬遜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我自己對此深有體會,我剛剛參加工作就因為不懂統計學而出醜,造成了產品出現了大問題,很多人無法使用。出了這麼大的事故,我的主管經理跟我說的第一句話,不是責備和謾罵,而是讓我抓緊總結原因,發現問題。在最後成功解決問題後,老闆還安排我在相關職能部門的全體員工面前介紹「失敗」經驗,並總結自己如何發現並最終克服了困難。如果你剛到矽谷工作,很快,你就會聽到同事們常說一句話:

Learn to fail, don’t fail to learn.

Learn to fail 就是「學會失敗」的意思,也就是在失敗發生的時候,要學會接納它、容忍它。而 fail to learn 就是「學習的過程失敗了,沒有學習到東西」的意思,就是說沒能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而我們要做得更多的,就是前者。

在矽谷,還流行著一句話,Fail early and fail often,中文的意思是「早點失敗,頻繁失敗」。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家公司,在早期失敗的時候,成本是最低的。一個產品,在早期只有幾千鐵粉的情況下,發現漏洞或者不足並且及時處理,那麼以後更大的流量進入時,用戶流失率就不會太高。

本文節錄自寶鼎出版《矽谷思維》一書,作者為 Han。

Reference: 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1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EVO 的頭像
    BENEVO

    BENEVO台灣部落格 之 科技應用。創新與分享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