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坐愁城的台灣經濟,亟需掘一口新的井。行政院長毛治國5日宣佈,追趕工業4.0確定訂為台灣產業轉型的國家策略。

9大產業10年大計 台灣宣佈追趕工業4.0

 

生產力4.0,鎖定九大產業,十年內追求人均產值提升30%以上,產業附加價值提升15%,以擺脫代工宿命,推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高值生產力的領導者。

面對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儘管為了避免使用德國的「工業4.0」,政府換了個說法,為台灣產業轉型十年大計取名「生產力4.0」,工研院副院長張所紘說:「其實就是工業4.0」啦。 

台灣代工模式的困境和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的侵蝕,下修的景氣和明顯衰退的企業獲利,在在都顯示,台灣的產業轉型需求已經相當緊迫。

由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親自主持的為期兩天「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5日閉幕,和以往類似會議只有經濟、科技部會參與不同,生產力4.0會議仿效德國,教育部一開始便加入,從人才供應面思考及配合台灣產業結構轉型的需求。

據了解,過去三個月以來,行政院密集大規模徵詢產、學、研界人士,凝聚台灣產業朝工業4.0轉型的共識,很多資通訊產業、電子電機業和機械業大廠的老闆們,都被請去「喝咖啡」,諮詢業者的處境和期望。

9大行業 朝4.0狂奔

經過層層討論、建議,兩天的策略會議端出的方案,據了解,鎖定製造業的機械設備、金屬加工、運輸工具、3C、食品和紡織,服務業的物流、醫療,以及農業,一共九大行業,推動生產力4.0,利用智慧機器人鏈結物連網及巨量資料技術,推動九大行業轉型。

 

 

 

面對現實,東台精機集團董事長嚴瑞雄指出,別說4.0,台灣很多產業和企業,3.0都還沒有畢業。

「台灣每小時產值確實不夠好,這主要是因為數位工具使用不夠、數位知識平台不強,所以時間都花得很長。如何把數位知識能力的平台建立起來,是台灣的挑戰,」張所紘指出。

張所紘指出,工研院日前帶隊參觀福特汽車在美國的4..0工廠,裡面用的都是德國設備,顯示工業4.0的發展,美國輸給德國,日本又輸給美國。中國大部份企業則是還處在2.0的時代,但中國版的工業4.0「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企圖心和決心,讓中國在這場競賽中一定會有一席之地。

大國要變強國 中國要追美趕德

不久前,主導中國製造2025中工業4.0計劃的中國工程院率團到工研院參訪,透路大陸盤點全世界各國的4.0位階,「他們把各國分成幾個方陣,美國和德國是第一方陣,日本在第二方陣,中國、英國、法國和韓國在第三方陣,而中國自認在第三方陣的前面,」張所紘指出。

中國製造業2025計劃,鎖定三階段目標要將中國從製造業大國推上製造業強國:

第一階段,2025年中國製造業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第二階段,2035年中國製造業將位居第二方陣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

第三階段,2045年中國製造業可望進入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3.0沒畢業 台灣距離4.0有多遠?

根據工研院的研究,台灣在彈性化製造能力、製程自動化和資訊化,以及機器人應用這三個階面的應用,介於2.0到3.0之間,其它層面都只達到2.0。

 

台灣製造業離4.0有多遠?

在工業機器人使用的密度上,據世界機器人協會(World Robotics)的評比,韓國高居世界第一,每萬人使347台,日本和德國都還在韓國之後。而台灣每萬人只有 129台,全球居第十,亞洲居第三。

 

 

另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平均只有20%,比起美日德的32%以上,足足低了1/3。生產力4,.0,計劃在十年內,將台灣的製造業附加價值提升15個百分點,到達美日德的水準。

台灣50年榮枯 就在此關鍵一役

過去台灣錯過了數位化與互聯網的大浪,如今各國為將製造業拉回自己家院子,兵家必爭的工業4.0三大關鍵產業:電子電機、機械及資通訊業,正好是台灣的強項,在台灣都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跨界整合的成敗,攸關台灣未來五十年的榮枯。此一關鍵戰役,台灣只能贏,不能輸,因為如果戰敗撤退,後面已是懸崖。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177#sthash.9dgsaSlD.dpu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acom Inkling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EVO 的頭像
    BENEVO

    BENEVO台灣部落格 之 科技應用。創新與分享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