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為著12年國教制度鬧得沸沸揚揚,培養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的以色列的教育,最近受到國內的關注和探討,甚至認為我們應該「學以色列的媽媽」;德國教育不重在「輸在起跑點」,乃重在「學習準備制」;同為東方人的日本高校教育門類繁雜,又有何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當台灣為著12年國教制度鬧得沸沸揚揚,培養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的以色列的教育,最近受到國內的關注和探討,甚至認為我們應該「學以色列的媽媽」;德國教育不重在「輸在起跑點」,乃重在「學習準備制」;同為東方人的日本高校教育門類繁雜,又有何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以色列:家庭就是學校
台灣Holocaust和平紀念館主任、留學以色列的卓健誠牧師表示,以色列為11年國民義務教育,境內沒有明星學校。猶太人學習特色在於父母親的家庭教育,提倡思考邏輯,因此每當孩子從學校回家,家長總會特別空出時間,會問孩子「今天學到什麼?」並要孩子真正把所學教導父母一遍。
 
一方面,父母從中觀察孩子吸收多少;二方面,孩子從教導上可以達到複習果效,並增強記憶力。這樣的作法,讓孩子不得不在課堂上表現積極,頻頻發問,因為回去後方可回答父母親會問出來的各種成熟提問。除培養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外,更讓孩子的思考邏輯加速成熟。以色列流行的一句俚語:「只有笨蛋才沒有問題」,成為每個學生的座右銘。
 
他說,對於以色列來說,文憑並非第一重要,而是孩子是否有第二專長、第三專長和至少3種的語言能力。此外,由於以色列生長在資源少且珍貴的沙漠之地,沒水沒石油,不僅惜水如金,更時常面對困境挑戰,「看到的是絕望,還是一畝良田」,成為以色列人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別。也因此以色列常見新點子,發明往往是全球之冠,實用性超高之際,更透過新的刺激與想法,帶來突破性的進化。
 
日本:重身教與體魄
留日的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妙娟指出,日本目前仍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國小、國中教育以必修為重,到了高中,畢業成績裡的55%是選修,大於45%的必修,因為他們認為,高中生的學生應有更多選擇性。在選修的55%裡面,各校自行設計的佔27%,固定選修為28%,代表可以自行設計學習的教育特色、強化科目等。
 
日本高校有普通高校、綜合高校、職業高校、綜合學科高校和專門高校,日本高校教育的改革是去滿足多樣化學生的需求,並維持教育上的基礎,讓孩子看見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項特色,國小、國中、高中都非常重視體能教育,因為他們認為身體健康是一輩子的事情。以高中來講,相較數學、語文每一科頂多兩學分,體育可達七學分,加上保健共九學分。
 
在日本頂尖大學裡,有不少學生的媽媽都是「教育媽媽」,意指在孩子還小時,就訂好大學目標,以此作為每日學習的標榜。在日本的教育研究中也發現,若家庭相處時間越多,家人間互動越強烈的、有共同信仰與興趣等,對於孩子能帶出絕對正向的影響。並且對日本家庭來說,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家長的責任,過於認為是政府或社會的責任。
 
尤其是日本女人,婚後都會自我要求一定要親自帶孩子,而媒體也跟著大環境一起鼓吹媽媽要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而不是交給褓母,也因此日本孩子的家教通常都會比較好,而且媽媽願意以身作則教導孩子。直到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母親才會回到職場工作。有的教會也會在周間提供空間,讓社區媽媽在此交流與育兒。
 
德國:採升學技職雙軌制
擁有德國古騰堡大學哲學院教育系博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周玉秀副教授指出,德國教育可走舊制13年國教,或新制12年國教。六歲以前,家長可以按法律留職停薪,即便上幼稚園,每天也只上課兩小時,家長就要接回去。假若孩子上安親班,不是有錢就可以,需要提供正當理由方可把孩子放托兒所。
 
從小學到博士班開始,全都由國家提供學費,國中到高中是申請入學,父母有權力與學校申請就近入學。除非超額好幾倍學生,學校會召開說明會,讓所有的家長與孩子參加,了解就讀的挑戰、需要的特質等,讓非堅持家長能知難而退。強調「教學自主」的德國教育,各學校都有自己入學的決定權,只要對該區域的督學負責即可。
 
德國小學為四年,五年級就可以分性向走入技職教育。國中畢業後,若直接進入企業需要就讀十年級;繼續升學者,高中技職教育採取學術與實務並行的「雙軌制」,不只是看成績,還要找到想要就讀科系的相關企業,並通過該企業作實習生的面試資格,待企業認可後,方有資格就讀相關科系。學生並接受企業與學校的共同教育,企業還要給予三分之一的薪水補助,以及相關保險。
 
畢業後,企業可以留下中意人才,畢業生也有權利拒絕。企業也會鼓勵員工接受進修,從職場經驗再去找到符合的科系來進修,才會真正知道自己想要讀的是什麼。此外,官方會給予中小企業在教育學生時的人力、物力耗費上進行補助。高中畢業後,三分之一的學生走一般大學,其餘三分之二繼續走職校。
 
重視「學習準備度」
此外,德國在升學與企業用人上非常重視「學習準備度」,意指在校分數之外,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特質、行為做出的描述與打量。對企業來說,學習準備度代表學習潛力,比在校成績更能影響進入職場後的表現,重視程度超越分數。並且,德國講求個別化教育,高中畢業需要通過一對一的會考,且針對將來要就讀的科目或技職作個別設計。
 
另外,「家長會」也是一對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會單一向家長分析孩子的學習情況、優缺點,並輔以相關的作業、作品、考試和觀察資料作為依據。
 
Reference: 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4-018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