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垃圾處理政策已經推廣多年,但部分民眾對於垃圾的分類、處理方式仍不太瞭解,有時也會將「廚餘」和「一般垃圾」混在一起,使得後續焚化效率變差。此篇文章即介紹了「垃圾」的定義、分類與處理方式,一起來認識吧。
垃圾分類經過多年的推展,台灣民眾對它已不陌生;但是,部分民眾無法有效分離「廚餘」與「一般垃圾」,常將它們混在一起處理,使得垃圾焚化爐的熱能轉化效率變差。從這點來看,落實垃圾分類不只可以回收利用可再運用的資源,也是節省、珍惜能源之途徑。
垃圾,較專業的說法為「廢棄物」。依照《廢棄物清理法》的規定,「廢棄物」可分為「一般廢棄物」與「事業廢棄物」,通常「一般廢棄物」就是指「一般垃圾」或「生活垃圾」;事業廢棄物則為「事業」產生之垃圾。「資源垃圾」則為「一般垃圾」中可資源再利用的部分。
垃圾,較專業的說法為「廢棄物」。依照《廢棄物清理法》的規定,「廢棄物」可分為「一般廢棄物」與「事業廢棄物」,通常「一般廢棄物」就是指「一般垃圾」或「生活垃圾」;事業廢棄物則為「事業」產生之垃圾。「資源垃圾」則為「一般垃圾」中可資源再利用的部分。
臺灣地狹人稠,垃圾處理已從過去的「掩埋處理」轉變為「焚化處理」為主,國內現有的垃圾焚化廠主要處理民眾每日產生的「一般垃圾」,焚化產生的蒸汽熱能還可轉化為電力(waste-to-energy, WTE)回售給台灣電力公司,或回饋給鄰近游泳池水加熱。
現行的垃圾分類,政府要求民眾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廚餘」及「資源垃圾」三大類,市面上也據此放置各種分類垃圾桶。「一般垃圾」多以焚化處理。「廚餘」則分為「生廚餘」與「熟廚餘」二類,前者多作為肥料,後者則作為養豬飼料。
很可惜的是,民眾常無法有效分離「廚餘」與「一般垃圾」,將二者混在一起處理,影響了焚化廠的能源效率。市售的專業廚餘桶,除上蓋避免臭味逸散外,應有兩層桶身交疊在一起,廚餘倒入後,內桶身許多小孔洞可隔離水分與廚餘本體,收集之水分則集中在外桶另外處理。
為什麼要盡量將廚餘水分瀝乾呢?清潔隊收集民眾「一般垃圾」的含水率約為50%,水與火本不相容,垃圾含水率愈高,進焚化廠焚化時會降低熱能轉化效率,且減少焚化廠使用壽命。「資源垃圾」多已能被回收再利用,減少掩埋或焚化處理對於環境之負荷。由此可見,當前,「廚餘」為垃圾中影響能源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香港、瑞士、挪威等已規定將廚餘另以特殊顏色、較厚的塑膠袋包裝後,送至處理廠再以顏色感應器將廚餘與一般垃圾分類處理,減少二者混淆。未來臺灣也許也可以借鏡這方法,廚餘需以付費垃圾袋處理,能增加民眾對於食物之認知與珍惜,以及加強垃圾分類,並提高焚化爐的熱能轉化率。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105年度《「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以環保永續、環境教育、財務金融、應用科學暨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現行的垃圾分類,政府要求民眾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廚餘」及「資源垃圾」三大類,市面上也據此放置各種分類垃圾桶。「一般垃圾」多以焚化處理。「廚餘」則分為「生廚餘」與「熟廚餘」二類,前者多作為肥料,後者則作為養豬飼料。
很可惜的是,民眾常無法有效分離「廚餘」與「一般垃圾」,將二者混在一起處理,影響了焚化廠的能源效率。市售的專業廚餘桶,除上蓋避免臭味逸散外,應有兩層桶身交疊在一起,廚餘倒入後,內桶身許多小孔洞可隔離水分與廚餘本體,收集之水分則集中在外桶另外處理。
為什麼要盡量將廚餘水分瀝乾呢?清潔隊收集民眾「一般垃圾」的含水率約為50%,水與火本不相容,垃圾含水率愈高,進焚化廠焚化時會降低熱能轉化效率,且減少焚化廠使用壽命。「資源垃圾」多已能被回收再利用,減少掩埋或焚化處理對於環境之負荷。由此可見,當前,「廚餘」為垃圾中影響能源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香港、瑞士、挪威等已規定將廚餘另以特殊顏色、較厚的塑膠袋包裝後,送至處理廠再以顏色感應器將廚餘與一般垃圾分類處理,減少二者混淆。未來臺灣也許也可以借鏡這方法,廚餘需以付費垃圾袋處理,能增加民眾對於食物之認知與珍惜,以及加強垃圾分類,並提高焚化爐的熱能轉化率。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105年度《「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以環保永續、環境教育、財務金融、應用科學暨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Reference: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0U4.htm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