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在即,如果你是還不確定未來要走什麼行業的新鮮人,什麼能力會是百搭的技能?
又或者,你是最近轉職剛到新職位,剛進入新領域怎麼累積專業、快速成長?
我覺得,「商業洞察力」都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
如果要用白話文來說商業洞察力,我會稱之為「商業頭腦」,很多人會被稱讚很有商業眼光或商業頭腦,其實那就是商業洞察力累積的訓練。
有些能快速掌握生意的人,會被說是運氣很好、賭對商機,但事實上若沒有商業洞察力,那麼即便方向走對,也很難發光發熱。
當然,這是一門可以學習的內容。對於想要開始自我要求,並且有所進步,可以在以下的思考角度和自我練習上找到方向:
一、以終為始的思考,擺脫瞎忙
我們的時間與資源、注意力都很有限,先把終點目標設定清楚,再理性的把過程中所有可能影響結果的數據都拉出來,當作觀察目標,與其無關或沒有太大關連的,都列為大小線索,這就是培養商業洞察力的基礎。
例如:我們希望未來三個月的國內旅遊營收可以成長三倍,當中由離島旅遊、露營、登山、水上活動為主要成長來源,並各佔四分之一。
實務上可以怎麼做?
最基本的工作: 固定時間觀察每日、每週、每月的各重要數據,當數據顯示有變化,例如取消率減少或增加,再進一步看相關的大小線索。
進階一點的工作:把大小線索列為可控制或可優化項目,與不可控制或不可優化的項目。
舉例來說,若取消率上升,是因為梅雨季天氣不穩定,所以戶外活動或水上活動取消,那麼屬於不可控制因素,若要把訂單臨時轉為雨天備案,當然也可以,但已經到了現場操作比較困難。
但若是因為露營商品賣太好而被供應商取消,那表示還有優化空間,可以和供應商討論是否還有機會擴充其他營地,或是上架其他鄰近類似的供應商商品。
二、考量機會成本,排除一次性且不具規模化、非持續性的商業機會
細看大小線索時,會找到很多新的機會點。
例如:當你正想改善取消率,突然就有很多室內活動供應商找上你,看起來都精采有趣,此時你可能會思考:要不要多做一些室內活動,來避免天氣所造成的取消率?
商業洞察力所培養的數據說話與邏輯思考,可以在決策時幫助你。
接續前例,你可以直接用工具,找出這些商品的Google搜尋排名、推估搜尋量數據,然後找出目前銷售這類型商品中,同一類型或價格帶的轉換率,算一下潛在的市場有多大。
再來是盤點行銷資源。例如:既有會員對這個類型商品有興趣的人數、既有相關文章在SEO排名上可取得的流量、異業合作夥伴或部落客對此商品的興趣度等。
當團隊沒有其他題目,當然有題目來就做了,但通常不是這樣。所謂機會成本是有比較基礎的,一個具備有商業洞察力的團隊,可以主動挖掘商機並找到多種方向,此時做了這個室內活動,或許就必須排擠掉其他活動,所以決策務必小心仔細的評估。
像前幾週,我們有個熱賣商品是韓國G25超市搶購的蟹膏,三天內完售2500組,沒有花任何付費廣告。原因是行銷經理事前做了上述商業洞察找到的機會點,而行銷的主力推手,是本來推廣韓國旅遊的部落客及網紅們。相比室內活動案例,是不是能明白商業洞察力的重要性呢?
三、利用商業洞察力來驗證商機,而不是為了說故事
有商業價值的洞察,是可以經過生意數字的成長來驗證的;能否以實作來驗證商機,才是能力培養上最重要的。
或許在大企業裡,存在許多懂得運用數據和說一套好故事,表達能融會貫通的人才,即便不在前線實做,也可以因此加分不少,甚至成為紅人;但除非這樣的人才選擇永遠待在同一個舒適圈,否則如果在生意數字上通不過考驗,那麼花在說故事的時間,反而是種浪費。
我會勸年輕人好好思考:有多少時間花在驗證商機?如果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洞察新商機、分析與做策略,花在實作和優化生意的比例極少,那麼勢必逐漸遠離市場。擁有再好的表達力,能力卻跟不上市場變化,甚至跟不上前線打戰的速度,講話變成打高空,對企業的貢獻和自身的成長,都會造成瓶頸。
總而言之,培養商業洞察來找到商機,幫助做出決策,並且透過實作來驗證商機、持續優化生意,這對於任何職位的人才,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商業洞察力運用的三個階段
Reference: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259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