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影響下,許多歐美國家都呈現鎖國封城狀態,除了必要的採買,通通不准出門,縱使有些區域可以照常活動,居民也因為防疫宣導盡量避免外出,許多新興外送服務因此崛起,除了藥品、生鮮雜貨,就連餐飲上游供應商也開始經營B2C的外送生意。
在歐美國家的街道上,目前只有超市、藥局、郵局等開放居民進出,其餘包括餐廳、購物中心等等都無法營業,在一個又一個的空城景象中,旅宿、零售等實體商場紛紛陷入停擺之際,有些可以照常營業的區域也同樣面臨到店消費人口大量減少的窘境,生活相關消費的供需也因此大量轉移到「外送平台」。
除了人們原本就熟悉的餐飲外送服務(如UberEats、Deliveroo、Postmates等),在疫情的影響下,外送服務的商業模式,不僅快速擴張到生鮮雜貨、藥品外送等更多不同商業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產業供應鏈的角色定位也因此改變。整體來看,以下幾個現象值得長期關注。
現象1:餐廳食材供應商從B2B跨足B2C消費市場
當一間餐廳暫停營業,首當其衝的除了餐廳,還會同時波及上游的食材供應商。美國紐約就有數家食材供應商,其中包括原本只供應給米其林水準餐廳的商家,都在這次疫情影響下,從B2B供應商轉換到B2C消費市場,讓一般消費者上網購買這些食材,而且是以盤商大量採購的價格作為售價。
其中,高階的漁獲商F. Rozzo and Sons就對《Eater》表示,因為疫情的衝擊,相關廠商的收益大幅縮水,本來每日進帳8萬美元(約240萬元台幣)營收,目前驟減到6千美元(約18萬元台幣),訂單量也從350筆降到20筆。
這些上游供應商為了活下去,決定把原本只提供給餐廳經營者使用的線上採購平台,包括網站、App等開放給一般消費者使用,只要訂單金額超過50到60美元(約1,500至1,800元台幣),就能享有宅配到府的服務。如此一來,這些上游廠商不僅可以持續營運、接觸新的消費客群,更能保住運送工人的工作,可說是一舉多得。
現象2:針對年長者推出的超市代買服務
由於65歲以上年長者族群,是這次新冠肺炎(COVID-19)的死亡高風險族群,為了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許多國家的超市都相繼推出「年長者專用」的生鮮雜貨外送服務,更是免外送費用,希望藉此降低他們的感染率。
以美國連鎖超市品牌H-E-B為例,就針對60歲以上消費者,推出免費訂貨外送服務,年長消費者可以透過電話、網站、App等多種管道下單,後續就會由年輕的志工協助處理訂單需求,並且在幾個小時內運送到府;另外,瑞士的連鎖超市Coop也針對65歲以上消費者,推出免費的送貨到府服務,消費者透過電話或E-Mail下單,物品運送則由瑞士紅十字會的志工來完成。
現象3:無人機開啟藥品外送服務
愛爾蘭新創Manna Aero也趁這次疫情時期,利用無人機為需要處方籤的家庭運送藥品,該公司強調無人機運送,可以減少人們的直接接觸以符合衛生要求,也能降低這些高危險族群前往醫院或藥房領藥的機率。
另外一家美國公司Zipline也正在等待美國聯邦航空總署(the FAA)許可,開啟他們的無人機藥品運送服務。Zipline的溝通總監Justin Hamilton說:「我認為,這個現象正是遠程醫療的起點。」
現象4:網路訂位服務變身外送平台
美國有一個餐廳訂位網站Tock,就趁這個時候進行軟體更新,搖身一變成為線上販賣餐點、處理信用卡支付金流、支付資料加密的平台「Tock to Go」,短短幾週已獲得40家餐廳上線;另一個競爭服務Resy也同時進行改造,成為線上餐點訂購與外送的平台,至今獲得30家餐廳上線。
兩大線上地圖服務Apple Maps與Google Maps也都在最近,進行軟體更新,開始把食物外送、藥房、生鮮外送等地點與服務擺在搜尋的最前面,讓用戶能更快找到目前必要的需求,而過去被列在前面的餐廳、速食、咖啡店等選項,現在則被顯示在較後方的選項。
其實大部分的餐廳與商家,都已經擁有自己的網站或App,這次遇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許多都能夠在原有的科技基礎下,新增幾項功能,搖身一變成為網上訂購的外送服務,而不想被無法出門用戶遺忘的地圖應用,則是因應時機,顯示了目前用戶最需要的資訊。
在過去短短的這2個多月以來,這些快速調整自己腳步的商家也一再證明,擁有科技的熟悉與彈性,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之下,仍然可以找到新的出路。
外送、線上訂購等功能,在這個特殊時期成為引領市場的「必要」元素,更令人好奇的是,在這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過去、當一切再度恢復過往場景之後,外送功能的角色又會再次如何變化。終於能出門的消費者,會再次享受出門採買的自由感受,還是已經對外送服務產生高度依賴呢?
Reference: 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3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