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完月費、曲庫量後,串流音樂平台下一戰場的「無損音質」是什麼?
不少訂閱Apple Music、KKBOX、Spotify等音樂串流平台的用戶,近期一定經常聽到「無損音質(Lossless Audio)」這一個詞。
在去年底,KKBOX就推出了全台第一個「Hi-Fi無損音質」服務,接著於今年4月,音質再提升的「Hi-Res高解析音質」服務也上線;蘋果日前也宣布,Apple Music將於6月起開始,陸續讓旗下7,500萬首歌曲升級成無損音質,就連Spotify也已經放話要跟進。
為何音樂串流平台紛紛搶進?在拚完訂閱費、拚完曲庫量後,這是否將成為音樂串流之爭下一個重要的趨勢?
半年增20萬會員,「無損音質」到底是什麼?
音樂串流從3G時代開始萌芽,礙於當時網路頻寬有限,若要讓歌曲順暢運行,勢必得壓縮音樂檔案大小,也就犧牲了部分音樂品質,無法像播放CD般「原汁原味」。但是,2020年5G開始在全球邁向普及,頻寬、網速大幅提升後,用戶對音樂品質的要求,似乎也跟著水漲船高。
若從KKBOX的數據來看,在2020年底推出無損音質服務至今,已經有超過20萬名支戶申請體驗,平均每月申辦的會員數成長幅度高達80%,更有30%的人因為這一項服務,成為KKBOX的新會員。
但是,究竟什麼樣的人會在意音質表現?
在這20萬人中,男女比例為8:2,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年齡區間為26~30歲,也打破了一般認為「熟齡者」才會對於音質比較講究的刻板印象。
一張圖看懂無損音質和一般串流音質的差異。(from KK BOX)
但是,究竟什麼才是無損音質?
以目前大說數音樂串流平台支援的音樂檔案來說,格式多為「MP3」和「AAC」,規格為128kbps~320kbps不等。但無損音質的格式則是「FLAC」,規格為「取樣精密度(單位bit)」和「取樣的頻率(單位Hz)」綜合來看, 兩項數值越高,則代表能保留更多音樂的細節 。
像是在KKBOX的「HiFi無損音質」中,就分為16 bit/44.1 kHz和16 bit/48 kHz兩種規格,音質效果和CD相同;而更進階的「Hi-Res高解析音質」音質則比CD更勝,規格則有24 bit/48 kHz、 24 bit/96 kHz、24 bit/192 kHz。
但在不同的音樂串流平台,定義也稍顯不同。蘋果則統一稱為「無損音質」,分級範圍則從和CD品質相同的16 bit/44.1 kHz,再到高於CD品質的24 bit/48 kHz,最高甚至可拿24 bit/192 kHz。
這樣的升級,如果用畫質的解析度來比喻,則是從SD走向HD,甚至是4K,可以聽到歌手在錄音室裡錄製「原汁原味」的聲音 ,但音樂檔案的大小也增大許多,和過去一般串流音樂規格相比,甚至可以大上25倍。
Apple Music VS KKBOX,音質增客策略大不同
盤點如今各大音樂串流平台的作法,以曲庫達7,000萬首的KKBOX來說,Hi-Fi歌曲超過4,000萬、Hi-Res則超過300萬,但KKBOX把它當成一項新的加值服務,得多花一倍的訂閱費才能獲得,可見無損音質的製作成本並不低。
但Apple Music則採取截然不同的作法,用戶不用額外付費,7,500萬首曲庫最終將全面升級,但在6月推出初期,大約會有2,000萬首歌支援無損音質。
但有了無損音質後,耳機是否能真的把這樣的規格完全地呈現出來,又是另一個問題。倘若使用藍牙耳機,得要支援 aptX HD、LDAC 解碼;有線耳機搭配DAP(數位音訊播放器)或是DAC(數位類比轉換器)更佳。
由於無損音質檔案較大、需要大頻寬,因此Apple Music在初始狀態中,該功能會預設關閉,必須手動選擇加入。蘋果進一步說明,旗下AirPods、AirPods Pro、AirPods Max和Beats 都是藍牙耳機,無法支援Apple Music的無損音質,需要搭配DAC同步運作。
除此之外,國外提供無損音質串流服務還包括了Amazon Music HD、Tidal、Qobuz⋯⋯Spotify在2021年2月就已經宣布,也將推出Hi-Fi無損音樂,但還沒有確定上線的時間與相關細節。
毫無疑問,無損音質將成為未來音樂串流平台的「必備要素」之一。但根據不同平台的不同策略,是否真的會帶動續約率,甚至是市占率的提供,後續仍有待觀察。
Reference: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3071/music-streaming-services-lossless-audio-apple-music-spotify-kkbox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