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努力「出賣鹿野」 復育梅花鹿成生態亮點

多數人知道台東鹿野熱氣球嘉年華,卻不知道這邊面臨人口外流危機。近年有一群人開始復興地方產業,賣農產、設市集、蓋農產加工廠,串連特色景點,讓更多人認識鹿野,證明「出賣鹿野」是門好生意。

位於花東縱谷的台東縣鹿野鄉,風景秀麗,農特產品四季豐收,原住民閩南客家眷村文化多元。這個得天獨厚的地方,卻也難逃人口流失的命運。

根據統計,鹿野人口從1981年的1萬3144人逐年減少,至2018年底為7875人。

但若仔細探究,儘管人口總數往下走,但減少的幅度在近八年已愈來愈小。原因是有一群人開始為鄉村復興而奮鬥,努力激活地方資源,驕傲自稱是「出賣鹿野」。

這一群人,有返鄉青年、退休教師、鄉長官員,甚至是監獄受刑人,他們或互相串聯或獨自行動。

若以一天時間為軸線,觀察他們在鹿野的日常,他們「出賣鹿野」活化當地的方式,相當精采。 

郭怡君╳玉米田

自產自銷打出名號 拉老公一起打拚

清晨5點半,下鹿野的和平社區,郭怡君和先生已起床前往玉米田。摘下玉米筍,搬到倉庫整理,切掉蒂頭、剝去初殼、入袋裝箱,一部分等待全聯的司機來收貨,一部分寄給臉書預購的客戶。

自有品牌「鹿野小農水果玉米」,曾被網友評價為「生平最好吃的水果玉米和玉米筍」。由於是自產自銷,所有訂單當天現採、當天配送,做產地到餐桌一日內完成。

這個熟練的流程,可是耗費郭怡君長達五年的摸索。從台南嫁到鹿野的郭怡君,儘管夫家在鹿野有田,但她原本在台東市區證券公司上班,「有一天覺得時候到了」,她才回去務農。

從不會種到會種,從不會賣到愈賣愈多,郭怡君經歷許多波折,颱風來襲,田裡淹成無邊際游泳池、或田鼠雉雞啃掉辛苦收成。她把玉米送SGS檢驗無藥殘;跑遍農夫市集擺攤打響名聲等。

當她的玉米愈受歡迎後,就連先生也辭掉工作跟她一起打拚。這對夫婦說明了,地方創生的第一步要有產業,當地賺得到錢,才會有返鄉動力。

圖/自稱不是生勝利組的郭怡君,與先生種植水果玉米與玉米筍,闖出一條務農勝於上班的路。

張鉦榮╳甘仔店 

建立銷售平台 由小農自己訂價

早上9點,來到鹿野鄉光榮路上的「阿榮自然農園甘仔店」,老闆張鉦榮想起烘了兩天的洛神花,應該可以熄火了,走到鹿野唯一的大型柴火烘乾機前,拉出十幾大盤的洛神花乾,十分可觀。

張鉦榮原本在桃園從事汽車裝潢,1999年回到鹿野,恰好岳母原本經營的小雜貨店收掉,變閒置空間,他苦思如何再利用,2013年甘仔店誕生。

這間散發濃濃古早味的老店,對當地農民最大的啟示是通路。前總統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還曾來光顧他的店。

「單純務農真的很難存活,」張鉦榮慢條斯理說,必須建立一個平台,幫助在地小農銷售。他的店因此就成為一個銷售平台,擺了十餘家鹿野小農的產品,原住民小辣椒、花生醬、咖啡豆等,錯落有致擺放,光是米,就來自兩、三個不同的農戶,全部是沒有使用農藥的農產品,售價由小農自己定,他則收一~兩成代售費。

這樣的店,最大好處是農民沒有壓力,店家也沒有壓力,不用一次生產很大的量,也因為農民就住附近,賣完了就過來補貨。張鉦榮笑嘻嘻說,這是當地獨有的銷售節奏。

台東戒治所╳咖啡廳

從摘豆到端咖啡 都由「大哥」包辦

到了早上11點,來到法務部矯正署台東戒治所,完全感覺不到是在監獄。沒有通電的鐵絲網,綠蔭扶疏雕像造景宛若風景區。室內甚至販售著全台灣少有的「大哥咖啡」—從照顧咖啡樹、採摘咖啡豆到烘培並親手沖泡、端上桌給遊客享用,全由獄友包辦。

在咖啡廳外場、笑容可掬招待客人的五位服務員,也全都是受刑人。台東戒治所祕書葉長樹說明,獄方選擇了非毒品犯罪的初犯,且符合外役監規定,讓受刑人擔任服務生,也讓他們出獄後能盡快適應社會。

稀奇的是,監獄外圍的閒置空間復育著絕種的梅花野鹿,也是由受刑人幫忙砍草餵養。在草地裡飛奔的梅花鹿群,現在成為鹿野環境教學體驗的一大亮點,每年接待眾多學校機關團體。

復育梅花鹿,既是鹿野人振興家鄉的起點,也是活化地方的典範。

鹿野得名,源於清朝時期四處都是野生的梅花鹿,但後來卻一頭也看不到。20年前,鹿野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中勳,眼見家鄉破舊沒落,年輕人都往外走,毅然返鄉投入社區營造,第一個做的就是復育梅花鹿。

「找回鹿野曾經有的鹿,也讓年輕人找到回鄉的路,」廖中勳說。

他一開始從養鹿人家買回3頭鹿,找動物專家教導,迄今已成功繁衍14頭。為了讓鹿有空間可以跑,廖中勳找上台東戒治所,獄方慷慨釋出三公頃土地,還協調受刑人幫忙養育。

梅花鹿和「大哥咖啡」,讓鹿野鄉親知道農村觀光旅遊居然也可以這樣做。

東台灣最大╳台東2626市集

四個鐘頭 攤位總收入達30萬

鹿野還從無到有開創了東台灣最盛大的農村市集。每個月第二、第四個星期六下午2~6點開辦的「台東2626市集」,位於武陵綠色隧道,每次都吸引上千位遊客和台東人前來趕集,人氣滾滾。短短四個鐘頭50多攤總營業額,高達25~30萬元。

熱賣第一名是用在地植物做染料的五彩花饅頭,還有原住民青年烤的起司蛋糕、鹿野特產的水晶楊桃、文青女孩手作的項鍊布袋等,也總是被搶購一空。

漫步在兩排樟樹間,聽不到吆喝售賣的吵雜,基於環保,市集裡也沒有任何的發電機,寧靜又愜意。「這裡賣東西,交換的不是金錢,而是心情,而是生活,」一位擺攤人開心說。

時光倒回至10年前,這裡可是一條無人問津的馬路。由於台九線截彎取直,新的公路開通,這條武陵綠色隧道因為車子很少開進來而沒落,樹倒了沒人管,垃圾一堆。

廖中勳想要活化這一條漂亮的綠色隧道,2009年舉辦了鹿野有史以來第一場鹿寮咖啡節,這就是2626市集的前身。

當天沒有宣傳,沒有政府經費補助,竟然來了1000多人,後來發展成固定的假日市集,幫家鄉的年輕人創造一個做生意的地方。

廖中勳認為,當地方產業活化起來,便會有更多當地學子在大學畢業後回到鹿野。的確,20年來已有30多位鹿野青年返鄉。鹿野經驗,也吸引超過200個社區團體前來取經。

圖/台東2626市集主打在地與環保,從無到有開創了東台灣最盛大的農村市集,幫家鄉的年輕人打造一個做生意的地方。

李元和╳鹿野區役場

集資買下老屋 號召志工修建

到了下午4點30分,是觀察重拾鹿野文化與傳承的時間。

鹿野區役場是一座日治時代1922年留存至今的官舍,木造建築線條優美,龍田蝴堞保育協會創會會長李元和,站在屋內榻榻米上,與一群愛好合唱的歌友練唱。

「台東鹿野農田村,蝴蝶繞來繞去陪伴阮~~」,愉悅明亮的歌聲迴盪在這棟文化資產,令人沉醉。

鹿野區役場記錄了日本人開發鹿野的歷史,如今常辦音樂會、詩會和畫作賞析,成為文化中心。

不過,在2010年前,這裡可不是現今的樣貌,藤蔓爬滿了建築,屋瓦缺漏,地板爛掉,荒煙蔓草,無人居住也無人管理。

鹿野區役場的土地屬於台糖,地上物卻屬於鹿野鄉公所,每年要支付近9萬元的房租給台糖。由於是廢屋,鹿野鄉公所二度想拆除還地,地方社造團體馬上發動連署陳情,引發媒體報導,成功阻止拆除。

主導者李元和,老家在苗栗通宵,44年來到台東教書,退休後在鹿野從事蝴蝶保育。

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李元和以龍田蝴堞保育協會的名義,2010年接手認養鹿野區役場,直接買下老屋修建。

「當時就決定用民間的力量來做,不拿政府一毛錢,」李元和說。他想了一個法子,發布消息號召非專業的熱心人士來做建築志工,什麼工都可。同時募料,有材料的人就捐材料,木頭、門窗什麼料都行。還有募款,什麼幣都好。

公開募工募料募款,竟獲得廣大迴響。第二年工程量最大的時候,來幫忙的志工將近600人次。

李元和說,志工在一起也覺得很好玩,邊做邊玩,還學到技術。其實直到今日,鹿野區役場還處於整修中。主屋雖已恢復原貌,仍有志工犧牲假期前來增蓋戶外表演的露台。

「做志工的大部分是鹿野新住民,」李元和發現,很多志工來幫忙,與社區居民互動,對鹿野感情更深。

圖/來自苗栗的退休教師李元和,成功以民間力量修復古蹟。

李國強╳農業加工廠

盛產水果加工 不必擔心滯銷

晚上7點,來到鹿野新鄉公所後方的農會閒置倉庫,鹿野鄉長李國強和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分局長王志輝,想把這裡改造為農業加工廠。

長期投入鄉村活化、企圖再現「黃金部落」的王志輝有感而發,農村的一大問題,是某種作物突然盛產就滯銷,價格就變差。以鹿野為例,去年沒颱風,鳳梨平均收購價一公斤20元,盛產後降到8、9元。洛神原本一公斤70~80元,跌到30元。王志輝相信,假使加工就不擔心滯銷降價,也不會損耗。

譬如,鹿野熱氣球每年近百萬遊客,當季鳳梨最多,如果做成鳳梨乾,產值可大幅增加,農民收入更穩定,遊客也能帶著走。「農產品經過加工,沒有馬上賣掉的壓力,」王志輝說,慢慢經營通路物流,才會形成穩定產業。

從有機小農、農村市集、古蹟新生、農產加工中心,顯示活絡地方不是放煙火式的一次性活動,而是長期積累。這,才是「出賣鹿野」的真義。

圖/需要強力行銷的鹿野,不是只有熱氣球,還有一群人,或串聯或獨自奮鬥,激活地方資源,為自己也為地方,努力「出賣鹿野」。

 

Reference: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57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